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系列之3─最強渲染器-madVR

在介紹這東西之前,先用張圖來複習一下上回提到的播放過程:










這邊可以看到視訊輸出的最後一道過程就是Video Renderer(視訊渲染器)的部分,同時這個部份也是對畫質影響最吃重的一個部分,在來源檔案相同的前提下,可以說影像播放的畫質好壞取決於渲染器之上也不為過,而madVR正是以此為最大賣點的渲染器,此渲染器是由DOOM9論壇上的madshi所開發,不惜一切效能代價以換取最大的畫質表現,也因此這個渲染器對顯卡的要求稍微吃重些,超越了我們一般對播放軟體之硬體要求的常識(這個常識是指,只有玩遊戲才需要用到較高階的顯卡,影像播放只需要低階顯卡甚至內顯已可勝任),我們最好以run一個遊戲的標準來看待其所需要的效能。但並不是說只有好的顯卡才能用這個渲染器,事實上madVR內部的選項相當彈性,根據設置的不同它可以讓低階卡跟內顯順順跑,也可以把TiTan操爆,一般來說,我建議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選擇一張不算太差的獨立顯卡才能發揮它該有的戰力。

翻譯一下開發者madshi提到關於madVR的一些特色:

  • 高品質的chroma upscaling(下面內文會再解釋這東西)
  • 高品質的scaling(各種升降頻演算法)
  • 高品質的YCbCr→RGB轉換
  • 對螢幕執行gamut和gamma的調色校正
  • 內部演算皆為16bit的高精度處理
  • 最後處理完成的16bit訊號dithered降轉成8bit RGB輸出
  • 避開各種顯卡內加料(對畫質有負面影響)的演算法
  • 所有作業皆透過GPU shaders完成(IVTC運算除外)
  • 以追求最高品質為第一優先


再重申一個觀念,視訊檔案的播放,解碼吃的是CPU效能(硬解例外,硬解是使用顯卡上的解碼模組,既不吃CPU也不吃GPU效能),而渲染才是吃顯卡GPU效能,使用madVR時,GPU的效能很重要。

接下來進入正題,首先先到官方討論頁下載最新版的madVR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t=146228

或是到madVR官網下載:
http://madvr.net/
http://madvr.com/

madVR目前還沒有安裝檔,madshi說他想到v1.0時再做安裝檔,所以下載後解壓縮完自行將資料夾丟到想放的位置,像我還是習慣丟到Program Files (x86)下面,之後進madVR資料夾裡點一下"install.bat"就會出現濾鏡註冊成功的訊息,以後要更新madVR只需要將資料夾整個蓋過去即可。
"restore default settings.bat"這個執行檔可回復所有的madVR設定到初始預設值,如果設定時亂了套或是出現問題,可以點擊這個執行檔,重新開始。
madVR的初始預設值是重視效能取向和穩定性的,也就是讓大部分的顯卡都可以正常運作為前提的設置,懶的研究設置的朋友用預設值也可以順順使用madVR,但如果想要進一步發揮madVR強大的功能,我們就再繼續看下去。


到MPC-BE裡的選項>視訊底下應該可以選擇madVR了

播放影片時,右鍵>篩選器,底下選擇madVR可以打開madVR的設定頁,或是右下角的工具列madVR圖示上點右鍵並選擇"Edit madVR settings",或是直接按Ctrl+S,或是在外掛濾鏡裡加入madVR並點兩下都可以打開設定頁

打開設定頁,並將項目展開:
"devices"底下為目前連接的螢幕,目前顯卡抓到幾個這邊看到的就是幾個,將螢幕底下的項目展開可再針對各個螢幕做設定

第一個要先選擇螢幕的種類,我想應該不用多做解釋了,是哪種螢幕就選哪種,一般液晶/電漿/OLED螢幕或電視選擇"Digital Moniter/ TV"即可,如果是投影機則選擇"Digital Projetor"

到"properties"這頁,選擇該螢幕的output level,一般而言電腦螢幕選0-255,電視的話選16-235,不過有些較新的電視也接受0-255的訊號,這邊注意電視的設置與madVR的設置要一致,否則有些色階會被切掉,俗稱黑位錯誤。(顯卡控制介面上的設置則一律設為"由應用程式決定"即可,madVR會決定最後輸出的output level)
詳細可參考我的另一篇:淺談HTPC與色彩管理─緒論與前置作業(1/4)
http://lysandria1985.blogspot.tw/2014/06/htpc14.html#more

而bitdepth的選擇,這邊可以維持預設的"auto"讓madVR自行判斷即可。
如果螢幕是原生8bit(16.7百萬色)或更高,或6bit dither(抖色)處理後有辦法完整顯示16.7百萬色,則選單裡可選擇8bit;如果螢幕是6bit dither(抖色)成8bit且只能顯示16.2百萬色的話,且螢幕自身的抖色效果不佳的話,選單裡可選6bit或7bit,madVR會增加抖色(dithered)輸出的強度,色階過渡會比較好點(但會增加一些噪點),一般而言TN面板的LCD螢幕6bit抖色的居多,IPS/VA面板比較有可能是原生8bit或以上。
至於10bit輸出,除非能完全確定螢幕能夠接受10bit訊號輸入並且顯卡驅動程式也能夠輸出10bit,才去選擇這個選項,如果不能100%確定,那還是建議選擇8bit輸出,madVR的dithered 8 bit輸出的效果跟10bit輸出其實差異很小,實際觀賞時肉眼幾乎難以查覺差異。
另外需注意,10bit輸出,只有在D3D11 的FSE(全螢幕獨佔)模式下(這是general serttings那邊的設定)或是win10作業系統下的視窗全螢幕模式才能達成(不過目前排除了NV卡,因為其驅動以此法輸出10bit會有造成banding的bug出現,故NV卡目前除了FSE模式外都是強制輸出8bit)。

如果你無法確定你的螢幕要選擇哪種bit數,請自行用灰階影片來測試,看選擇哪一個bit數的色階過渡效果最好,色階斷層(banding)最不明顯,那個就是最適合你的螢幕的bit數設置。

另外關於6bit以下的選項,那些只是給你做dither算法的測試時使用的,不要做為常駐選項

關於dither這技術的原理可參考此篇文章
http://www.ptt.cc/bbs/LCD/M.1374130301.A.402.html


3D  format這項,在觀看3D影片時才有作用,一般設為auto就好,如果顯示裝置接受特定的3D顯示形式才需要去切換

到"calibration"這頁,可以看到四個選項,一般螢幕如果沒有經過校色器校色過或是不確定色域的話可維持選第一項"disable calibration controls for this display"就好了,最下面那個"disable GPU gamma ramps"如果沒有校色過的話就不要勾選

如果該螢幕經過校色器校色過或是螢幕有色域選項而且其出廠標準可以信任的話,可以選第二項"this display is already calibrated",gamut跟 gamma就依校色時的條件去選擇
第三項"用yCMS校色"跟第四項"用3DLUT檔校色",一樣需要有校色器的配合,yCMS是將校色過後的三原色跟灰階資訊自行輸入,而3DLUT則是用校色後的資訊產生一個獨立的3DLUT檔來使用,目的都是為了能讓片源配合螢幕及環境光源狀況達到最正確的輸出,能夠呈現影片製作者原本要表達的畫面,而不會因為顯示器和傳輸媒介的個別差異而被扭曲得亂七八糟。後面兩項使用的話顯卡記憶體必須要有至少1GB以上,因為這兩項功能會建立Lookup tables,會占用大量的顯卡記憶空間。

有興趣的朋友可先參考此網址:
http://www.avsforum.com/t/1471169/madvr-argyllcms
目前由於ArgyllCMS和dispcalGUI的兩位開發者都把madVR加入支援,所以已經有一套很完善而且簡單的校色流程,只需要去租用一個校色器(建議是光譜儀 colormunki photo、colormunki design或i1 pro之類的),照上面網址教學操作很簡單就能完成,做出必要的3DLUT檔。
當然校色的領域博大精深,其中有不少的know-how,所以也請原諒我的無限期拖稿,等小弟玩出些心得會再另發專文分享。

到"display modes"這頁,這部分是在播放影片時即時改變顯示模式用的,可選擇播放時改變或是全螢幕時再改變,然後再選擇結束播放或是結束全螢幕時要不要改回來。這部份的功能是在顯示裝置有支援多種顯示模式時使用的(像有些電視或投影機有24P輸入模式,或要在59Hz和60Hz之間切換),可讓其配合影片更改螢幕更新率或是解析度,若螢幕沒支援的話這部分不用勾選
解釋一下選項:
switch to matching display mode...(啟用播放時切換顯示模式)
   ...when playback stars (只要開始播放就切換)
   ...when media player goes fullscreen (只要全螢幕播放時才切換)
restore original display mode...(結束播放時切換回原來的顯示模式)
   ...when media player is closed  (播放器關閉時才切回去)
   ...when media player leaves fullscreen  (只要退出全螢幕就切回去)

注意要使用自動切換功能,必須在下方的"list all display modes madVR may switch to:"底下那個空格填入螢幕能使用的顯示模式,沒填的話就沒有自動切換作用。

以我的panasonic電視為例子來說,它的更新率在1920*1080下支援23Hz(實際約23.976附近)、24Hz、29Hz(實際約29.970附近)、30Hz、59Hz(實際約59.94附近)、60Hz這六種,將其輸入可以讓madVR更精確的切換電視螢幕更新率以對應不同幀率的影片,以上面例子來說,我會在欄位輸入1080p23、1080p24、1080p59、1080p60這四種(29Hz跟30Hz沒必要,因為用其倍數的59Hz跟60Hz來顯示更好),1080p23對應幀率23.976 fps的影片,1080p24對應幀率24 fps的影片,1080p59對應幀率29.970和59.940 fps的影片,1080p60對應幀率30和60 fps的影片。
當然這些只是舉例,如果是用2K或4K螢幕的話,前面請自行換成1440p__或2160p__

另外有個"treat 25p movies as 24p"這功能要配合Reclock使用,目的是讓歐規PAL 25p的影片能夠降速到24p去配合24p的顯示模式,如果沒有在看歐規影片的話這部分也不用理會。

而"hack Direct3D to make 24.000Hz and 60.000Hz work"這個選項,在系統是win8.1或win10時才有作用,win8.1和win10,有時候會發生螢幕更新率無法在需要時(要對應24fps或60fps影片時)變更成24Hz和60Hz(螢幕更新率會鎖在23.976Hz或59.940Hz),這個選項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可能有個副作用是會造成presentation queues填不滿,所以依個人需要決定要不要勾。

此外,"display modes"這頁的設定還有另一個分頁"custom modes",這是madVR的另一項有用的螢幕更新率自訂及微調功能,詳情請參考我的另一篇介紹文章:

系列番外篇之3─是時候拋棄Reclock了? madVR螢幕更新率微調功能簡介與實作


到"color & gamma"這頁,如果方才的"calibration"那頁裡面選擇的是第一項"disable calibration controls for this display",gamma是預設為pure power curve 2.2,這時勾選"enable gamma processing"並設定為pure power curve 2.2的話不會有任何改變,如果設為其他值才會改變gamma

"calibration"這項如果有設定,舉個例子,假設我設定gamma為BT.709 1.8,這時不勾選或是勾選"enable gamma processing"並設定為BT.709 1.8的話都不會有任何改變,但如果設為其他值就會改變gamma的輸出

現在回到為什麼要改變gamma輸出的問題,主要是為對應校色時跟你實際觀看的環境的差別,例如你的螢幕可能是在暗室校色為gamma2.4,那麼在同樣的暗室觀賞,不用去動gamma值就可以看到影片中的亮部跟暗部細節,但是你如果把同樣的螢幕拿到明室中來觀看,因為人的眼睛會根據環境光線調整瞳孔大小,所以這時一樣的設定可能會讓你看不到影片中的暗部細節,這時就要把gamma降到2.2或是更小來輸出,才能得到同樣在暗室觀賞的效果,但madVR不會知道你在哪種環境底下來看影片,所以才需要"enable gamma processing"這項來手動更改gamma輸出

如果是用校色器校色,而且你看影片的環境光線跟校色時選用的gamma曲線能夠配合的話,那就不需要勾選"enable gamma processing"來修正gamma值了。

這邊我還是假設各位是未校色的螢幕並且"calibration"那頁裡面選擇的是第一項"disable calibration controls for this display",那麼此處建議底下選擇"pure power curve",gamma值一般正常預設2.2,不過可依環境光源來做調整,較暗的環境中,可增加gamma值到2.4,全暗環境甚至可到2.6,如此可看到較細微的階調變化;在較亮的環境中,就必須減少到2.0或更低,否則就會看不到暗部細節,不過個人建議還是先設2.2,實際播放影片時再依當時環境用熱鍵做暫時性的微調就行了。
另外注意到上方有手動顏色控制,可調整對比、亮度、飽和度,色調的部分,這個一般不用去改,有需要再去調就好了(螢幕方面,我比較建議先調螢幕自身的控制面板,之後不滿意再來調這個地方)。
另外總結一下目前madVR可以做手動顏色控制的地方有三個:

  1. 在madVR選項裡的"device"下的"color & gamma",針對每個螢幕個別調整,也就是上面的那個。
  2. 熱鍵設定裡有一堆開頭"source"的項目,可建立熱鍵,在播放影片時隨時用熱鍵調整,調整結果不會被儲存。
  3. 播放軟體的調整介面,效果同1.,不過調整結果對所有螢幕都會有作用,如下圖:

到HDR這頁
如果你沒有觀看HDR(High Dynamic Range)影片的需求的話這邊設定可以不用去管它,它對於SDR(Standard Dynamic Range)的影片是沒有任何影響的,而我們目前觀看的絕大多數影片都是SDR的,目前只有一些非常新的4K影片會採用HDR這項技術,HDR影片通常會是BT.2020色域、10bit色深。以下簡略解釋各選項

  • "let madVR decide",全部交給madVR自行判斷,如果螢幕支援HDR的話,madVR會送HDR 影片和metadata的訊號給螢幕(同第二項"passthrough HDR content to the display");如果螢幕不支援HDR的話,madVR會使用 pixel shader math把HDR影片轉成SDR訊號送出(同第三項"convert HDR content to SDR by using pixel shader math",但效果等同第三項未勾選"restore details in compressed highlights",轉換後細節損失比較多,故螢幕不支援HDR的話我建議直接選擇第三項)。
  • "passthrough HDR content to the display",將HDR內容和metadada不經處理直接送給螢幕,須注意選擇此選項螢幕必須完整支援HDR內容播放,螢幕不支援HDR這選項就沒有任何意義。madVR在v0.91.11之後版本才能完整使用這個選項的功能,支援兩種API將影片的metadata傳送給電視去辨識。一種是NV或AMD卡專用的HDR API,必須搭配新的驅動,好處是win7、win8.1、win10皆可使用;另一種是win10內建的D3D11/DXGI APIs.,這個每家顯卡都可用,但只有win10下能用,播放時必須使用D3D11模式。("calibration"設定裡有3DLUT檔的話會繞過)
  • "convert HDR content to SDR by using pixel shader math",選擇此選項會將HDR之內容妥善轉換成SDR內容後輸出給一般SDR螢幕使用("calibration"設定裡有3DLUT檔的話則會接在後面套用),如果螢幕不支援HDR的話我建議選擇此項。
  • "convert HDR content to SDR by using an external 3DLUT",選擇此選項則須利用校色器跟軟體建立HDR→SDR轉換的3DLUT給它使用,轉換後輸出SDR內容給螢幕("calibration"設定裡有3DLUT檔的話會繞過)
  • "process HDR content by using pixel shader math",輸出HDR內容給螢幕,選擇此選項螢幕也必須支援HDR播放,但是是由madVR來處理色域跟亮度的轉換,例如電視支援HDR,但是色域是DCI-P3的case("passthrough HDR content to the display"那項則是由電視本身處理色域跟亮度的轉換),有時候電視本身沒辦法很好的處理HDR內容的色域跟亮度轉換時就適合選擇此項。("calibration"設定裡有3DLUT檔的話會繞過)
  • "process HDR content by using an external 3DLUT",選擇此選項則須利用校色器跟軟體建立HDR→螢幕色域轉換的3DLUT給它使用,選擇此選項螢幕也必須支援HDR播放。("calibration"設定裡有3DLUT檔的話會繞過)

以下以第三項"convert HDR content to SDR by using pixel shader math"為例說明下方之子選項:

"target peak nits"
可設定範圍是120~10000,HDR影片使用的亮度範圍是0~10000 nits,它必須有一個支援HDR的顯示器才能正常顯示(當然還有顯卡也要支援),而一般SDR的顯示器最大亮度大概在80~300 nits(例如我的電漿電視校色後最大亮度設定在120nits),在SDR顯示器上播放HDR影片是沒辦法顯示正確亮度的,需要經過色調映射(tone mapping),這個選項就是讓你設定HDR影片轉換後的亮度,讓HDR影片可以在SDR螢幕上正確顯示,不過並不是螢幕亮度設多少這選項就一定要設多少,還必須實際播放測試後去找出最適合的選項。這邊設置的數值越低,亮度中間值會拉越高(整體畫面越亮),數值越高,亮度中間值拉越少(整體畫面越暗)。像我的電視亮度實際大約120nits,但是這一選項我設定在200nits看起來效果比較好。

"tone maping curve"
設定色調映射用的曲線,建議選擇預設的BT.2390。

"gamut mapping algorithm"
影片裡大於螢幕色域的畫素,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色彩座標超出的部分會被剪除(例如一個畫素RGB為50,320,40,螢幕255,255,255,則該畫素顯示時會變成50,255,40),會造成hue(色相)跟原本的產生差異,顏色會偏移,因此較好的做法是透過降低亮度或降低飽和,等比例去分配RGB值,以求在螢幕色域能顯示的範圍內儘量讓hue保持不變。此項是選擇色域轉換所使用的演算法,不同的演算法設定會造成轉換後的顏色呈現有些微的差異,有興趣的話可慢慢測試不同設定,不然建議先維持預設選項即可。

"fix too bright & saturated pixels by:"
luminance reduction(降亮度)、saturation(降飽和),要用哪個則是個難題,有些HDR片源適合降亮度,有些適合降飽和,這邊建議維持預設"dynamic luminance & saturation reduction",讓madVR自行判斷並做動態調整。

"measure each frame's peak luminance"
勾選這項會讓madVR自己計算每一幀的巔峰亮度值,雖然這項資訊HDR metadata裡面有但未必是準確的,因為只有單一數值,而每個幀的亮度是一直變化的,實時測量才能讓madVR達成更精確的亮度轉換(tone mapping)

"restore details in compressed highlights"
在壓縮高亮度區域的數值時,因為數值會非常接近,可能導致該區域的細節遺失,勾選此選項的話,會在需要時透過銳化的方式讓細節比較容易保留下來

"activate anti-bloating filter"
AB濾鏡,因為上面有用到銳化故建議勾選

"activate anti-ringing filter"
 AR濾鏡,因為上面有用到銳化故建議勾選



此外,關於HDR metadata輸出通道,做一些補充說明:

1.Windows 10 Creator's Update底下的螢幕設定裡面有個選項叫"HDR and advanced color"(不太確定中文版翻成什麼),關掉的話螢幕永遠跑SDR模式,開了的話有HDR的螢幕永遠跑HDR模式,Windows目前無法根據使用者是否跑HDR影片或HDR遊戲而自動把螢幕在SDR或HDR模式之間切換。

2.關掉"HDR and Advanced Color" 這選項的話PC永遠會送SDR內容給螢幕(使用A或N卡自身的HDR API時例外,見第4.項),這時候如果用madVR播放HDR影片並選擇第一項"passthrough HDR content to the display",如果是Intel內顯,OS/GPU會自己做一個品質比較低的HDR -> SDR 轉換,這時候HDR影片看起來還是OK的,但品質差強人意。SDR影片則不受影響,仍然是完美的。

3.打開"HDR and Advanced Color" 這選項的話PC永遠會送HDR內容給螢幕(使用win10內建的API),這時候madVR選擇"passthrough HDR content to the display"的話,播放HDR影片時是完美的,但播放SDR影片時,OS/GPU會自己做SDR -> HDR 轉換,這時候SDR影片看起來還是OK的,但品質稱不上完美。非影片的部分,像桌面跟網頁那些,也可能造成顏色異常。

4.Nvidia和AMD 自己的HDR API解決了上面提到的無法自動切換HDR跟SDR的問題,N卡和A卡使用者只要把win10的"HDR and Advanced Color" 這選項關掉,madVR就自動會使用顯卡自己的HDR API,如此一來就可以自動切換螢幕的SDR和HDR模式,讓SDR和HDR影片都可以的到最完美的播放效果。

5.N卡驅動建議更新到390.65之後版本,太舊的會不支援顯卡自身的HDR API或是有bug。

6.AMD的HDR API限制較多,只能在10bit D3D11輸出模式下使用,而且必須在全螢幕下才能使用,N卡的HDR API則無此限制。

7.除非A卡或N卡的HDR API無法正常運作,不然非常不建議去開win10自身的HDR選項。

========================================================================
到"deinterlacing"這頁,建議如圖設定:
這邊是關於是否啟動去交錯的一些判斷原則,我們讓madVR自己判斷,並選擇在懷疑時不啟動去交錯。
下方"only look at pixels in the frame center"這個選項只對film型式的交錯式(隔行掃描 interlaced)影片有影響,也就是說這選項在啟動madVR的film mode時才有作用(文後有解釋)
我們知道對於這類影片必須對其作IVTC讓它還原成24p(60i→24p),但實際上我們有時候會發現錄了一部電視播放的電影或動畫下來,電視台常常在四邊打上跑馬燈或台標之類的東西,而這個跑馬燈或台標卻是video型式的interlaced訊號(真正的60i 無法IVTC),因此我們要作IVTC時如果是對整個畫面的像素作偵測,遇到這種情形時就很容易產生誤判。因此勾選這個選項時就只會對畫面中央部分的像素作偵測,避開那些跑馬燈或台標可能出現的位置以免作IVTC時產生誤判,但缺點就是這樣偵測的效率較低,遇到動畫這類常常有靜止畫面的影片在偵測是哪一類pulldown時就會花比較久的時間。如果會看電視台播放的電影或動畫的話,建議勾選此選項,如果是看DVD原盤的話,則建議取消勾選。
這選項對progressive的影片完全沒有影響,如果照字面理解為這選項不利於動畫的話那是錯誤的理解,因為很多動畫片源只要是藍光或是錄製下來壓製時做過IVTC的,都會是progressive而非interlaced。電視台錄製下來的原始TS檔或是DVD原盤才有可能是interlaced。


接下來到zoom control這項,這邊是設定畫面縮放的一些控制條件,一般來說並不需要做任何設定,不過某些情形下這些選項是很有用的,這邊稍微解釋一下各個選項及其可能適用的範圍

"disable scaling if image size changes by only":設定片源跟目標解析度低於幾個像素時不執行縮放演算,而以添加黑邊代替

"move subtitles":移動字幕到畫面底部或是影片可視範圍內(搭配下面的偵測跟移除黑邊功能)

"automatically detect hard coded black bars":自動偵測影片內部的黑邊,這裡的黑邊,並不是指影片比例跟螢幕比例不一樣產生的那種黑邊,而是指影片編碼時就被包含在其中的黑邊,這邊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例1:很多電影是用21:9這種超寬比例來拍攝,但是發行BD時,仍然按照規範採用16:9的畫面比例編碼(影片解析度1920*1080),也就是會在21:9的畫面中加入上下兩道黑邊讓它變成16:9的畫面(如下圖所示),這在一般16:9或16:10的顯示器上播放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如果在21:9的顯示器上播放的話,就會變成除了上下兩道黑邊外再加上左右兩道黑邊,因為要把16:9的畫面塞到21:9的顯示器中,不破壞畫面比例的話左右必然會有黑邊。但我們可以發現它的影像實際畫面範圍就是21:9,明明放到21:9螢幕上卻白白多加了上下左右四道黑邊,這是一種浪費,於是madVR這個選項就是讓它去偵測出實際的畫面範圍,以便讓21:9的影像內容確實填滿21:9的螢幕,不用浪費在四道黑邊上面。
而就算我們在16:9的顯示器上播放這類影像,用這功能把實際的畫面範圍抓出來的話,亦可以減少渲染輸出時的效能消耗,因為渲染的範圍減少了(例如原本連黑邊要渲染1920*1080的解析度範圍,抓出實際範圍後只渲染有畫面的1920*823的那部分)

例2:有些SD的訊號源,像電視的SD頻道,它的比例都是4:3(640*480),但其實裡面的節目有些是16:9的畫面,只是它塞在4:3的框架裡去播,多加了上下兩道黑邊,如果放到16:9的螢幕上看的話,左右也會多出黑邊(如下圖),一樣也是白白浪費了上下左右四道黑邊的範圍。這選項也是可以把16:9的畫面抓出來填滿16:9的螢幕

繼續解釋一下下面的子選項
"if black bars change pick one zoom factor":如果黑邊改變的話選取一個縮放比例

  • 不損失任何畫面內容為原則
  • 砍除25%黑邊
  • 砍除50%黑邊
  • 砍除75%黑邊
  • 砍除全部黑邊
"if black bars change quickly back and forth":如果黑邊改變很快速的話
  • 不切換縮放比例低於2秒、5秒、15秒或45秒
  • 選定一個通用的縮放比例(不損失原則、25%黑邊、50%黑邊、75%黑邊、全部黑邊)
"notify media player about cropped black bars":多久通知一次播放器縮放比例改變(即時、2秒、5秒、15秒、45秒)

"always shift the image":切齊畫面頂部或是底部

"keep bars visible if they contain subtitles":如果上面有字幕的話保留黑邊(字幕出現後保留黑邊5秒、15秒、45秒、3分、10分、30分、90分或永遠)

"cleanup image borders by cropping":除了黑邊外也切掉一些實際畫面邊緣(給一些邊緣比較糟糕的影像使用),可切1~7個像素,從有移除黑邊的地方切或是不管有沒有黑邊直接切

"if there are big black bars":有大範圍黑邊的話,直接移除25%、50%、75%或全部黑邊並放大影像(有超出螢幕範圍可能,小心使用)

"zoom small black bars away":有小範圍黑邊的話直接裁掉放大,不過為了維持原畫面比例會多裁到一點實際畫面 (不是很確定,待確認)

"crop black bars":勾選後會把片源視為裁切黑邊後的解析度跟寬高比例去處理,會影響到profile的判定(如果有設置的話)

請注意,如果你覺得影片有被切的怪怪的情形發生時,請先把zoom control底下的選項都先全部取消勾選看看



接下來到image enhancements這項,這個選項是針對影片本身銳利度不足的片源,經由勾選的算法進行銳利化處理,其處理是在放大演算之前(pre-processing),所以對於1:1呈現的影像也有效果。在這邊,不論選擇哪一種算法,銳化的效果都相當顯著,但相對的,片源中的缺陷(雜訊)也很容易被凸顯出來,跟後面的upscaling refinement(post-processing)比較起來,同樣的銳化算法,副作用也會更明顯,故不建議當作常駐選項。這邊建議是製作Profile,像下圖那樣,第一個Profile是常駐,不勾選任何銳化算法的,其他Profile則有開銳化算法,並設定熱鍵,視片源需要用熱鍵來開啟銳化算法。
關於image enhancements的銳化算法,理論上是越乾淨的片源越適合開,而且應該是有需要才開,有些片源銳化後整體觀感不見得比較好。如果片源不夠乾淨,你覺得有需要銳化,也可以開,自行取捨,看銳利度跟細節的提升願不願意用畫面雜訊或是鋸齒變多這個代價去換。個別演算法的簡介到upscaling refinement那邊一起寫。


接下來到artifact removal這項
"reduce banding artifact"
banding,即色階斷層或稱色帶, google一下就能看到一堆範例圖了,這個選項是debanding(去色階斷層)功能,ffdshow video decoder裡面也有個"去斷層",跟這個基本上是一樣的作用,但madVR的debanding因為處理的精度更高,偵測像素變化的機制更好,故效果會比ffdshow video decoder裡面的去斷層更好,使用這個的話就不需要再使用ffdshow video decoder的去斷層了。
第一個選項是一般畫面的debanding強度,第二個選項是光影淡入淡出時的debanding強度,建議設置如下,保持在low就有不錯的效果,或是第二個選項可以選擇medium或high,因為光影淡入淡出是比較容易出現banding的地方,但基本上還是看片源而定。越高的設定有越好的debanding效果,不過相對的也可能損失一些畫面細節。
這個選項會吃掉一些顯卡效能,但不會太多,顯卡不差的話建議常時保持在low,有一定的debanding效果,而且幾乎不會吃到畫面細節。
不過對於一些4K"原生"10bit以上的影片而言,比較不容易出現banding,這個選項就不需要開,可以省下一些效能,像我自己是設一個profile讓它播放4K 10bit的影片時不啟用

這邊也簡單討論一下banding,維基上有個簡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B2%E5%BD%A9%E5%B8%B6
基本上,我們現在可以取得的大部分片源,包括BD,或電視台播送的訊號,RGB都是只有8bit的色深而已,也就是說,電影母帶在製作成BD時就可能會有banding產生了。再來,如果我們對BD或電視訊號再進行壓製編碼,由於流量或色深的不足,這個過程也可能再產生banding(這也是為何現在有人喜歡用10bit壓製影片的原因,因為在同量的流量下可以很好的抑制banding的產生)。再來,影片都是以YUV色域儲存的,在電腦上播放時還必須經過YUV→RGB的轉換以及Y/C伸張(16~235伸張成0~255),這個轉換的過程如果精度不夠高也可能產生banding,而madVR本身的高精度轉換和dithered輸出就很好的避免了這個步驟下banding的產生,但別忘了我們無法控制來自片源的banding,所以madVR才又加入debanding的演算法來進一步消滅掉所有的banding問題,這也是為何我會建議把這個選項常時開啟的原因,就算是觀看BD原盤它還是有作用在的。

這邊提供一個測試影片:
https://www.mediafire.com/?4ubjm6jjbsz8dct
各位可以試試看在EVR-CP底下關閉全浮點運算、EVR-CP開啟全浮點運算、madVR預設值、madVR啟用debanding這四種狀況來比較banding的差異,基本上第一種情形banding最明顯,第二、第三種會有接近的結果,第四種則幾乎沒有banding了,色階的過渡會非常平滑。

這邊也提供一個madVR的debanding改善壓製過程產生的banding的範例,看到以下四張圖片(點圖放大):

madVR無開啟debanding,可發現渣介臉上有明顯條紋

開啟debanding,low

開啟debanding,medium

開啟debanding,high

可見low就有不錯的效果了,諸如此類各位可自行測試,針對不同的片源,善用熱鍵或是profile來設置必要的debanding強度。(profile的使用方法我PO在另一篇文中介紹)
https://lysandria1985.blogspot.com/2014/01/2madvr-profile.html

而下面的"reduce ringing artifects",要先認識一下ringing,詳細請看WIKI: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C%AF%E9%88%B4%E6%95%88%E6%87%89

madVR裡的眾多演算法,很多都有搭配anti-ringing濾鏡,就是為了抑制這個震鈴效應。而這邊這個選項,則是為了處理影片本身就存在的ringing,影片會有ringing出現,通常是高解析度的母片在後製成較低解析度的產品輸出時(例如DVD),使用了較差的降頻演算法時產生的。這個選項比較沒必要常駐開啟,而是明顯觀察到影片上有ringing時再開就好了(可設定熱鍵)。下面的子選項,"reduce dark halos around bright edges, too",是針對明亮物體邊緣的深色系光環(這類似乎在黑白電影比較常見),這選項不適用在動畫類。

以下是一組有明顯ringing的例子,跟deringing後的效果(點圖放大):
原圖

deringing



接下來看到"reduce compression artifacts",以下簡稱RCA,此項作用為去除壓縮失真,嚴格來說它具備有去除區塊失真(deblocking)、畫面雜訊跟噪點的作用,但缺點就是可能會對畫面細節造成破壞,故不建議常駐使用,建議設置熱鍵在需要時手動開啟即可。其可調強度為1~14,強度越高,畫面淨化效果越強,但相對的畫面細節也會被抹去越多,畫面可能變的平面化,失去立體感,因此使用上需注意,建議在畫面淨化效果可接受的情況下儘可能選擇較低的強度。以個人經驗來說,真人影片類大部分開1~6之間即可,動畫類6~10之間,但這非準則,實際仍要視當下片源狀況而定,有些乾淨的片源根本不需要開,有些則是開了發現細節被破壞,這時就必須降低強度,有些片源雜訊失真非常嚴重,這時就需要增加強度。
qualily的部分,則是處理的品質,very high的品質最好,能夠更精確的判斷雜訊跟細節,high次之,依此類推,但從high到very high所增加的效能消耗非常多,而且跟影片放大的目標解析度成正比,須注意。(如果不搭配NGU sharp使用的話,建議開到high就好)
底下子選項"process chroma channels, too",如果勾選的話,RCA也會在chroma升頻時介入處理,但會消耗較多的效能,而且chroma升頻時做RCA的效果並不明顯,因此並不建議勾選此選項。(這項不勾選的時候,RCA就只有在luma升頻時才會介入,因此影片1:1播放時就不會有RCA的效果)
子選項"activate only if it comes for free(as part of NGU sharp)",這項勾選的話則RCA將只有在升頻演算法使用NGU sharp的時候啟用後才會有作用,但是完全不會增加任何額外的效能消耗,勾選後qualily的部分視NGU sharp的運算強度是使用low、normal、high還是very high,而自動對應,但是不管如何對應,RCA的部分都不會增加額外效能消耗,因此如果升頻演算法使用NGU sharp的話強烈建議勾選此選項,但如果升頻演算法不是用NGU sharp的話則不要勾選,否則RCA啟用後也不會有作用


最後是"reduce random noise",以下簡稱RNN,此項作用為去除粒狀雜訊跟噪點(denoise),其去除噪點的效果比上面的"reduce compression artifacts"還要顯著許多,但相對的也更容易破壞畫面細節,因此一樣不建議常駐使用,建議設置熱鍵在需要時手動開啟即可。其可調強度為1~10,強度越高,去噪點效果越強,但畫面細節破壞也越嚴重,須謹慎使用。
子選項"process chroma channels, too"的部分同RCA

以下提供一些RCA跟RRN的效果範例:
640x480→1440x1080  NGU-sharp (點擊放大)

640x480→1440x1080  NGU-sharp+RCA 5 (點擊放大)

640x480→1440x1080  NGU-sharp+RRN 3 (點擊放大)

640x480→1440x1080  NGU-sharp (點擊放大)

640x480→1440x1080  NGU-sharp+RCA 5 (點擊放大)

640x480→1440x1080  NGU-sharp+RRN 3 (點擊放大)

1280x720→1920x1080 NGU-sharp (點擊放大)

1280x720→1920x1080 NGU-sharp+RCA 6 (點擊放大)

1280x720→1920x1080 NGU-sharp+RCA 8 (點擊放大)

1280x720→1920x1080 NGU-sharp+RCA 10 (點擊放大)

1280x720→1920x1080 NGU-sharp+RCA 14 (點擊放大)

另外介紹一下這邊熱鍵設置的幾種方法

第一,可以到keyboard shortcuts底下,找到我圈起來的那幾項,會調到的幾項,後面自己輸入習慣的熱鍵
debanding - toggle strength  (debanding強度切換)
debanding - toggle on/off  (debanding開關)
debanding custom settings - toggle  (debanding自訂參數切換)
deringing - toggle (deringing開關)
deblocking - toggle (RCA開關)
deblocking strength - increase (RCA強度增加)
deblocking strength - decrease (RCA強度降低)
denoise - toggle  (RRN開關)
denoise strength - increase (RRN強度增加)
denoise strength - decrease (RRN強度降低)

第二,設置profile,並以組別設置熱鍵方便快速切換,並搭配上面的強度熱鍵快速調整,例如下圖,我設置了"Tab"跟"Back"兩個熱鍵來快速切換兩組profile:
 
 



========================================================================

接下來要進入重頭戲,關於scaling演算法的設置,這部分是影響效能最大也是影響畫質表現最明顯的地方,也是madVR的最大特色,我們可以看到有四個地方需要設置演算法,分別是chroma upscaling、image downscaling、image upscaling和upscaling refinement
簡單解釋一下這四者的意義:
  1. chroma upscaling是指色度升頻,通常我們常見的YCbCr 4:2:0的影像檔就是經過色度抽樣的,人眼對色度的改變不及亮度敏感,所以用較多的資訊儲存亮度資訊(Y),較少的資訊儲存色度資訊(CbCr)以節省頻寬,以YCbCr 4:2:0而言,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色度解析度都只有YCbCr 4:4:4的一半。舉例來說,一個解析度1920*1080的影片,在4:4:4的情況下,亮度解析度是1920*1080,色度解析度也是1920*1080,但是在4:2:0的情況下,亮度解析度一樣是1920*1080,色度資訊水平和垂直都只取一半,也就是說色度解析度是960*540。常見的影視內容多半是抽樣成4:2:0儲存,因此我們播放一個YCbCr 4:2:0的影像檔時,首先要將其色度資訊升頻到原始解析度,也就是YCbCr 4:4:4,這時就會用到色度升頻的演算法。關於色度取樣的相關知識也可參考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9%B2%E5%BA%A6%E6%8A%BD%E6%A0%B7
  2. image downscaling就是指影像降頻,也就是影像縮小,只要目標解析度小於原始解析度就會用到這部分的演算法。
  3. image upscaling就是指影像升頻,也就是影像放大,只要目標解析度大於原始解析度就會用到這部分的演算法。
  4. upscaling refinement這部分是銳化演算法,跟前面的iamge enhancements不同,其目的在於改善放大演算後造成的模糊,作用在放大演算之後,屬於post-processing。如果是1:1無放大的影像,這部分勾選了也不會有作用。
通常一個影像檔播放,到渲染器這步驟時,渲染器會先對其做色度升頻,然後再將其原始解析度依需要做影像升降頻到目標解析度,也就是說,一個1080p YCbCr 4:2:0的檔案,就算在解析度1920*1080的螢幕播放,它不需要做任何影像升降頻演算,但還是需要做色度升頻的演算。
chroma upscaling裡面指定的的演算法,在完成原始解析度YCbCr 4:2:0→RGB 4:4:4的升頻後即完成任務,之後影像要放大縮小都跟其無關。後續的resize需要的亮度和色度升降頻由image upscaling或是image downscaling所指定的演算法來負責。

在對視覺感受的影響上,影像升降頻演算法的影響比色度升頻演算的影響要大得多。換句話說,改變影像升降頻的演算法,你比較容易感覺的到差別,改變色度升頻的演算法比較難感受到差別。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演算法內容,右上角有個表格,每種演算法有不同的數值,通常綠色是優點(sharpness = 銳利度),越高越好,紅色部分是失真,缺陷(aliasing = 鋸齒、ringing = 振鈴效應),越低越好。

再來以各演算法的消耗效能來說,Nearest Neighbor、bilinear、DXVA2這幾種消耗的效能最低(DXVA2在此處是指DXVA-scaling,這項演算優劣直接受顯卡影響,因卡而異,有些類似bilinear,有些則類似Bicubic或Lanczos的水準),再來是Cubic(Mitchell-Netravali、Catmull-Rom、Bicubic、Softcubic)這幾種,消耗效能其次,再來是Lanczos、Spline,消耗效能又高一點,再來是Jinc和super-xbr,消耗效能更高,不過效果也比前面幾種都好,再來是NGU系列,NGU-low消耗跟 Jinc差不多;NGU-med以上消耗比Jinc多,但效果也更好。
此外,勾選"activate anti-ringing filter"(以下簡稱AR)能夠有效的抑制演算法本身產生的振鈴效應,相對的也會增加一點點效能消耗。


看到chroma upscaling這頁,上面也提過chroma upscaling的提升對整體畫面的影響比較難察覺,通常只會影響一些顏色邊緣、色塊,在一些對比高的場景才會看得到一點點差別(紅底黑字或黑底紅字之類),故不用投資太多效能在這裡。
幾個建議的設置是super-xbr 100以上+ AR、NGU Anti-Alias(以下簡稱NGU AA)low、med、high(chroma upscaling這邊設到very high沒必要)、Bilateral(soft或sharp)或Reconstruction(soft)。
NGU-Sharp則在銳利度的表現不錯,其銳利度僅次於Reconstruction sharp和placebo,但有些地方會有點銳化過頭,個人不是很喜歡。另外就是抑制artifacts的能力,這邊我沒有做太多測試,doom9上有幾位認為這一項super-xbr + AR或Reconstruction soft又比NGU-Sharp好一點,僅供參考。
super-xbr + AR、NGU-low或med、Bilateral soft、Reconstruction soft這幾個效能消耗都差不多。
上面幾個跑不動的話,再退一步則是Cubic(Bicubic 75)+AR,或不開AR,還是跑不動的話才用Bilinear。

根據madshi說法NGU在這邊還非最終版本,以後還會像Bilateral一樣加入luma channel做為參照,所以也許NGU的一些不足之處還有進步空間,可以期待一下。

這邊提一下Bilateral,它是以亮度頻道(luma channel)做為色度的參考,但是其結果比較極端,受片源影響很大,有些片源它的色度升頻效果明顯比NNEDI3和super-xbr甚至目前的NGU還要好,但有些卻又比較糟糕。
Bilateral有三個版本,old是原始版本,消耗的資源很少,大概跟Bicubic差不多,但上面提到的受片源影響最明顯,soft和sharp則是改良版本,資源消耗跟super-xbr差不多,sharp比soft銳利一些。
Bilateral soft或sharp拿來當常駐選項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個人喜歡soft多於sharp

而Reconstruction算是基於Bilateral的改造版本,也有三個版本,soft比較泛用,不會那麼極端,但相對優點就沒那麼明顯,sharp跟placebo則強化了銳利度(另外兩個是各加了AR濾鏡),但有時候會讓人覺得銳化過頭了,而且效能消耗比soft高太多,個人不是很建議,不過請自行判斷,也許有人喜歡。
Reconstruction系列中個人認為比較適合當常駐的是Reconstruction soft

下面AR濾鏡基本上能開就開,至於要不要開SuperRes則見仁見智,個人是不喜歡開(這邊的SuperRes跟後面upscaling refinement裡面的SuperRes並沒有關係,是各自獨立的選項,但一樣都是額外做銳化處理)

在我個人的測試中Bilateral soft是我最喜歡的選項,銳利度跟抑制artifacts效果都很棒很平衡,其次是NGU-AA high,但我不是很確定Bilateral soft會不會有表現比較糟的片源,所以這個僅供參考。super-xbr100或125 + AR和Reconstruction soft則是doom9上比較多人推薦的選項,但我個人覺得有點不夠銳利就是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解析度/幀率的片源對於chroma upscaling的效能消耗也不同,像4K>>1080>480,這方面的差別,需要透過設置profile才能達到最大限度的顯卡資源應用。


在image downscaling的部分,SSIM是目前表現最好的演算法,在縮小畫面的同時很好的保留了原解析度的細節跟銳利度,不過效能消耗也比較大。1D是以Bicubic為基礎,2D則是以Jinc為基礎,在4K→FHD的場合,某些場景中2D比1D稍微好一點點,但是效能消耗大很多,請斟酌使用。(以GTX 960來說,4K@60p→FHD螢幕,只能開到1D,2D會負荷不了)後面的強度%數越高畫面越銳利,但相對的可能會讓畫面有些刺刺的,哪個強度比較適合自己請自行測試。另外建議勾選"activate anti-ringing filter"(以下簡稱AR)跟"scale in linear light"(以下簡稱LL)。
AR濾鏡後面有一個strict(soft)跟relaxed,前者是AR濾鏡預設強度,後者是降低AR濾鏡強度,換得一些銳利度的提升(但ringing也會比較多),relaxed個人認為一些本身就比較柔和的演算法比較適合,像Catmull-Rom,不過這個沒有絕對,自己試試看比較重要。

至於"activate anti-bloating filter"(以下簡稱AB),它會強化高頻訊號並移除低頻訊號,用在SSIM上面,效果很類似直接把強度%數降低,不過madshi認為某些場景用AB濾鏡效果比直接降低%數好,需不需要用這個濾鏡,要用的話要開多強,也是請各位自行測試,每個人喜好跟觀賞環境不一樣。

如果顯卡跑不動SSIM的話,次一級的選項是Cubic(Bicubic 150)+AR+LL,再次一級是Cubic(Catmull-Rom)+AR+LL,如果還是跑不動再依次把LL跟AR拿掉,還是跑不動的話最後再去考慮bilinear或DXVA2
值得注意的是,降頻演算跟升頻演算一樣,各種演算法的差異也是倍率差越多越明顯,例如在4K→1080的場合,有些場景我可以觀察到SSIM 2D跟SSIM 1D的差別,但如果是1440→1080的場合,就很難看出差別了,而如果是升頻再降頻的場合,例如720→1440→1080,由於升頻上去的影像本來細節就比原生高解析度的影像少,因此這時候SSIM 1D和Bicubic 150的差別也很小了。如何對各種不同解析度的影片作最適合的設置以達到最好的效能利用,就要靠profile設置了。
備註:madVR v0.91.4之後,"升頻再降頻"所使用的降頻演算法不在image downscaling裡設定,而是在image upscaling裡的子選項"if any(more) scaling needs to be done:"裡設定



接下來看到image upscaling,Bilinear和DXVA2,是對於一些比較弱的顯卡或內顯,效能無法負擔其他任何演算法時的選擇,但其效果遠不如其他演算法。
Cubic系列(image upscaling這邊一般使用下拉式選單裡的Bicubic,後面數字越高銳化越高,但超過100的不建議)Lanczos、Spline這幾種,效能消耗在伯仲之間(Lanczos、Spline比Cubic略高),而效果互有利弊,可參考右上角圖表,一般來說Lanczos比Spline和Bicubic好一點。而Jinc,效能消耗比上面三種高一點,銳利度稍低於Lanczos,但對於artifacts的抑制做得很好,綜合表現在上面三種之上。使用這幾種演算法時,下面的"activate anti-ringing filter"(AR濾鏡)都建議勾選,至於"scale in sigmoidal light"這個選項,照madshi的說法它在有些場景可以稍微降低一些鋸齒(aliasing),但某些場景可能又糟一些些,故各位自行測試決定要不要勾。

至於super-xbr和NGU系列,比較特別一點,它只能做2的次方倍的放大(2倍、2倍再2倍=4倍),不過NGU-(Sharp、Standard、Soft)可以做4倍的直接放大。就效果而言,這幾種演算法(尤其是NGU系列)跟其他幾種完全不是同一等級,提升非常明顯,當然效能消耗也會比較大。同時,很多情形下2的次方倍放大不會剛好等於目標解析度,所以還會需要其他的升降頻算法輔助把畫面scale到目標解析度。

NGU系列下面第一個下拉式選單裡,algorithm quality--luma doubling,即亮度解析度的翻倍,選擇luma的運算強度,有四個等級,very high(非常高)、high(高)、med(一般)、low(低),越高運算越精密,消耗的效能也越多,low 的效能消耗大概跟Jinc差不多。在銳利度上四者有一點點差別但不是差很大那種,very high在線條的聚焦上會稍微好一點點,最主要是差在artifacts的抑制程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第二個下拉式選單,luma quadrupling,這項選擇"let madVR decide"的話,會自動根據luma doubling裡的翻倍強度設定來決定二次翻倍是否啟用和強度。NGU Anti-Alias(以下簡稱NGU-AA) luma doubling選low~med,"let madVR decide"不會啟用二次翻倍,luma doubling選high~very high則"let madVR decide"二次翻倍會使用med。
選擇"disable"則是不啟用二次翻倍。
另外NGU-(Sharp、Standard、Soft)可以自行指定四倍放大時是使用"翻倍後再翻倍"的再次翻倍double again模式,或是直接四倍放大direct quadruple模式(NGU-(Sharp、Standard、Soft)限定,AA沒有)。純以銳利度來說double again會比direct quadruple高一點,但direct quadruple效能消耗會比double again低很多,而且對於雜訊抑制和整體自然感而言direct quadruple都比較好,個人推薦direct quadruple,NGU-(Sharp、Standard、Soft)選擇"let madVR decide"的話預設也就是用direct quadruple。


第三個下拉式選單,chroma,影響色度升頻到目標解析度所使用的演算法,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luma doubling選擇low~high,會使用 Bicubic60+AR;luma doubling選擇very high,會使用NGU-med。
normal = Bicubic60+AR
high = NGU-low
very high = NGU-med  (此項如果luma doubling設定high時會跳回high)


第四個下拉式選單,activate doubling,是設定翻倍的啟用條件,達到條件才會啟用NGU進行翻倍。
NGU-AA的選項:
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預設是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1.2倍時啟用,沒達到1.2倍啟用條件的話則會使用Jinc+AR替代。

NGU-(Sharp、Standard、Soft)的選項:
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預設是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1.2倍時啟用,沒達到1.2倍啟用條件的話則會使用Jinc+AR替代。

其他選項:
...only if scaling factor is 2.0x (or bigger)  當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2倍時啟用
...only if scaling factor is 1.5x (or bigger)  當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1.5倍時啟用
...only if scaling factor is 1.2x (or bigger)  當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1.2倍時啟用
...only if any upscaling is needed  只要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原始解析度就啟用
...always - supersampling  強制啟用,即一般所謂的"超取樣"

關於超取樣,選擇此項的話即使在1:1播放時(例如1920*1080影片在1920*1080螢幕上播放),也會啟用翻倍算法(看選的是super-xbr還是NGU),強制升頻後再降頻回來,這個使用在super-xbr或NGU-AA時一般是搭配upscaling refinement裡面的銳化算法一起用來取得銳利度的強化,當獨使用並沒什麼效果。或是使用在NGU-Sharp時,可以受惠於它自帶的deringing效果。不過這個選項並不是很建議,除非你的顯卡效能非常強非常夠用,而且實際使用上也真的看的出1:1播放強制升頻再降頻的畫面區別才去用它,千萬不要盲目的認為用了畫質一定會變好。


第五個下拉式選單,activate quadrupling,是設定二次翻倍的啟用條件,達到條件才會啟用NGU進行二次翻倍。
NGU-AA的選項:
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預設是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2.4倍時啟用。(但如果前項手動設定成1.5倍啟用的話這邊會變成3倍啟用;如果前項手動設定成2倍啟用的話這邊會變成4倍啟用)

NGU-(Sharp、Standard、Soft)的選項(第二個選單選擇double again時):
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預設是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2.4倍時啟用。(但如果前項手動設定成1.5倍啟用的話這邊會變成3倍啟用;如果前項手動設定成2倍啟用的話這邊會變成4倍啟用)

NGU-(Sharp、Standard、Soft)的選項(第二個選單選擇direct quadruple時):
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預設是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2.00001倍時啟用。(直接四倍消耗比再次翻倍小很多,所以自動啟用判定很寬鬆)

其他選項:
...only if scaling factor is 4.0x (or bigger)  當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4倍時啟用
...only if scaling factor is 3.0x (or bigger)  當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3倍時啟用
...only if scaling factor is 2.4x (or bigger)  當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2.4倍時啟用
...only if any upscaling is needed  只要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原始解析度就啟用


第六個下拉式選單,if any(more) scaling needs to be done -- upscaling algo,則是當翻倍或二次翻倍後,可能還小於目標解析度,必須再升頻到目標解析度,這個選項影響此時使用的升頻演算法,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luma doubling選擇NGU- low~high,會使用Bicubic60+AR;luma doubling選擇NGU-very high,會使用Jinc+AR。也可以直接指定想用的算法。


第七個下拉式選單,if any(more) scaling needs to be done -- downscaling algo,則是當翻倍或二次翻倍後,可能大於目標解析度,必須再降頻一次到目標解析度,這個選項影響此時使用的降頻演算法,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Luma選擇NGU- low~high,會使用Bicubic150+AR;Luma選擇NGU-very high,會使用SSIM1D100+AR。
如果不想用上面兩種算法,可以選擇"use image downscaling settings",沿用image downscaling裡面的設定。或也可直接指定選單裡任何一種你想用的算法。(doom9有很多使用者認為升頻再降頻用的算法不需要加LL,當然這個主要還是看個人喜好)

現在的madVR版本,使用NGU系列時其實幾乎只要指定luma (doubling和quadrupling)的強度就好,其它交給"let madVR decide"就自動幫你選擇好了,其實非常方便,對於新手來說友善多了,也避免了一些無謂浪費效能的設定。

另外關於super-xbr,個人認為它可以被NGU取代,不過有些人還是會想要使用它(可能因為效能消耗夠低,約等於Jinc+AR的程度,或是其它原因等等),這部分選項上跟NNEDI3和NGU大同小異,第一個下拉選單是選擇銳化程度,一般選擇100左右,可依自己喜好調整。第二個下拉式選單是選擇是否要二次翻倍及二次翻倍銳化程度。
第四個下拉式選單,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預設是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1.2倍時啟用,沒達到1.2倍啟用條件的話則會使用Jinc+AR替代。
第五個下拉式選單,選擇"let madVR decide"時,預設是目標解析度寬或高大於或等於原始解析度3倍時啟用(但如果前項手動設定成2倍啟用的話這邊會變成4倍啟用)。
而第六個下拉式選單(upscaling algo),選擇"let madVR decide",會使用Bicubic60+AR;第七個下拉式選單(downscaling algo),選擇"let madVR decide",會使用Bicubic150+AR。

 以下舉幾個例子來說明整個流程,設定如上圖,螢幕解析度是1920*1080,
當我要播放一個1280*720的影片時,首先:
YCbCr 1280*720 4:2:0 → RGB 1280*720 4:4:4 (chroma upscaling演算法)
RGB再轉回YCbCr  並把Y(亮度頻道)跟CbCr(色度頻道) 拆開處理
1280*720亮度解析度升為2560*1440  (符合1.2倍條件,NGU Sharp翻倍啟用,強度high)
1280*720色度解析度升為1920*1080  (chroma選項決定,此例會使用Bicubic60+AR)
亮度解析度2560*1440 → 1920*1080  (downscaling algo選項決定,此例會使用Bicubic150+AR)
合併色度資訊和亮度資訊,轉換為RGB輸出1920*1080到螢幕上

設定如上圖,當我要播放一個640*360的影片時,首先:
YCbCr 640*360 4:2:0 → RGB 640*360 4:4:4 (chroma upscaling演算法)
RGB再轉回YCbCr  並把Y(亮度頻道)跟CbCr(色度頻道) 拆開處理
640*360亮度解析度升為2560*1440    (符合2.00001倍條件,NGU Sharp直接四倍啟用,強度very high)
640*360色度解析度升為2560*1440  (chroma選項決定,此例會使用NGU-med直接四倍)
色度和亮度解析度2560*1440降為1920*1080  (downscale algo選項決定,此例會使用SSIM1D100+AR)
合併色度和亮度資訊,轉換為RGB輸出1920*1080到螢幕上


對於各種演算法的選擇,實際上還是要依顯卡等級,各種不同的片源及對各種演算法的主觀感受去調整,找出能夠順暢播放而且自己看了也喜歡的組合,強烈建議設置profile,可以編寫切換邏輯或設置熱鍵方便快速切換,這方面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測試才能找出最適合自己電腦的設定。

另外要如何判斷顯卡負荷不負荷的了此種演算法呢?第一個當然是看畫面會不會很頓,再來看看GPU使用率是否高達9X%快破表,再來也可以在播放時按Ctrl+J叫出OSD,看看有沒有掉幀(dropped frames),render queue是否一直很低,rendering time是否超過movie frame interval,如果都沒有那就恭喜啦,可以放心看片!

現在我們來談談關於NGU系列,在此之前不得不先談到NNEDI3,NNEDI3這個演算法原本是在轉檔編碼時用來升頻及去交錯等等處理的演算法,因為其消耗資源過大,速度不夠快到可以拿來做實時演算(real-time),因此一直沒被拿來用在影片播放時使用的升頻演算。直到Doom9上有高手重新編寫了這個演算法的OpenCL版本,madshi將之修改之後加入到早先的madVR版本之中實現了此演算法的實時演算(現今版本已經拿掉),即使如此,這個演算法消耗的顯卡資源仍然相當驚人,但它帶來的升頻效果也是同樣驚人,可以打趴一堆高階藍光機和高階電視號稱的4K影像升頻,絕不誇張。

我們可以看到madshi自己對這個演算法的說明和範例圖片: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663610#post1663610

基本上除了2^N倍的限制之外,這個演算法升頻出來的影像,銳利度和雜訊抑制程度相比Jinc+AR,都有著可說是跳躍性的進步,它有讓影片看起來不像是升頻上來的影片的實力,但是這個演算法也並非完美,它在某些場合中可能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artifacts(原因似乎是因為它"太聰明"),madshi的範例裡就有這個現象,這些是在使用Jinc時不會出現的,提高運算強度的話可以減低這些artifacts的出現,但消耗的效能也是倍數成長。

這邊也提供一個簡單測試比較:
原始解析度640*360  (點圖放大)

目標解析度1440*810  (點圖放大)  NNEDI3 64

目標解析度1440*810  (點圖放大) Jinc+AR

How amazing!! right?
不過其實Jinc+AR比較"忠於原味",NNEDI3則把鋸齒狀線條都拉成直的還不失銳利度,整體觀感會比較討喜,當然這只是一個小例子,真要比較必須要用大量的影片來比較才會比較中肯。以實測的結果來說,NNEDI3對於低解析影片,多反差線條(遊戲或動畫的影片),鋸齒邊緣明顯的改善最為明顯且巨大,對於真人影片比較沒那麼神奇的效果,雖然仍就有非常優異的表現,但跟Jinc+AR的差別就沒上面那個例子那麼大了。所以由此可見,影片的內容也是選擇演算法的重要因素。

接下來談談NGU吧,這是madVR v0.91之後加入的新演算法,全名是"Next Generation Upscaling",是madshi自己寫的演算法,據他的說法也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參考好幾篇論文加上他自己的idea才做出來的東西,就實測效果來看頗令人驚豔,在很多地方可以說已經超越了NNEDI3。NGU有四個版本(AA、Soft、Standard、Sharp),其中Sharp幾乎就是最原始的NGU版本,其目的是盡可能把低解析度影像還原到接近高解析度"母片"的程度,在不增加artifacts的前提下。下面兩個連結是madshi自己po的測試圖,裡面的NG1就是NGU之前暫定的名稱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785599#post1785599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785876#post1785876

可以發現,NGU的銳利度勝過NNEDI3不少,接近NNEDI3 256+SuperRes 4,而畫面又比NNEDI3 256+SuperRes 4更接近原圖,僅次於waifu2x(但waifu2x是對照用,運算太複雜不可能在實時演算使用)

不過高度還原這點雖然是優點但有些情形下也可能變成缺點,在我個人的測試中,NGU-Sharp的確非常適合真人類的影片,其他演算法沒有一個銳利度比它好而artifacts更少的,包括NNEDI3,NNEDI3要達到NGU-Sharp的銳利度至少要搭配SuperRes 4,但這個組合artifacts又比NGU嚴重一點,效能消耗也高很多。但對於動畫類而言,NGU-Sharp雖然也有很驚人的效果,但提前是片源必須夠"乾淨",如果片源本身有很多artifacts或鋸齒的話,這些也會被NGU-Sharp當成細節如實的放大,出來的結果就有點殘念了,偏偏動畫類,尤其是低解析度或是高壓縮比的,這種情況還不少。NNEDI3,如同我前面提過的,對治這種片源缺陷的能力特別強大,而銳利度不足的地方則可以透過銳化演算法補齊,達到跟NGU-Sharp接近的銳利度。
在0.91.6版發佈時,madshi加入了NGU的另一個修改版本 ─ NGU-AA,這個版本跟原始NGU(NGU-Sharp)大不相同,不過度的強調細節還原,而是如同其字面意義Anti-Alias,強化消除線條鋸齒和畫面的artifacts等缺陷的能力,也就是說,跟NNEDI3非常的類似,但卻可以比NNEDI3花費更少的效能就做出相同甚至超越的結果。在我個人的測試中,某些畫面它消除鋸齒的能力比NNEDI3還要好,而線條也比NNEDI3更為聚焦,其它的畫面至少也跟NNEDI3差不多,而doom9上大部分使用者也認同畫面上NGU-AA略勝或不輸NNEDI3。因此最後madshi決定把NNEDI3自madVR中移除,把NGU系列作為madVR的招牌升頻演算法。
目前對於低解析度或是高壓縮比動畫類我個人會視情形,如果鋸齒不是很嚴重的話,我會使用NGU Sharp+RCA演算法,RCA對artifacts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再配上NGU Sharp的高還原度可謂天作之合。如果是乾淨的片源則單獨使用NGU-Sharp。如果是鋸齒嚴重的片源,則使用NGU-AA,當然NGU-AA可以再搭配銳化算法使用,效果比單獨使用NGU-AA更好。

另外關於NGU-Soft和NGU-Standard,跟NGU-Sharp的基本調性是一樣的,只是降低銳化的程度,有些畫面用NGU-Sharp放大的結果可能會顯得太過銳利或刺眼,那它可能就比較適合用NGU-Standard。至於NGU-Soft,個人認為它的銳利度降得有點低(比NGU-AA還低),可能適用的場合並不多,不過還是以各位親自測試為準。NGU-Soft和NGU-Standard兩個並不像NGU-AA帶有消鋸齒的功能,所以跟NGU-Sharp一樣比較適用在乾淨的片源,或是搭配RCA使用。

另外就是NGU-(Sharp、Standard、Soft)已經內建有deringing的效果,所以不要跟artifact removal底下的reduce ringing artifects(deringing)一起開,不然可能損害畫質。

下面看看幾張範例:
640*480→1440*1080(點圖放大)
一般的老動畫DVD放大到FHD的情形,注意衣服上的雜訊以及眼睛和頭髮的部分
Jinc+AR

NGU Sharp very high (direct 4X)

NGU Sharp very high(direct 4X) + RCA 6

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 RCA 6 (high)

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 RCA 6 (high) + crispen edges 2.0 + thin edges 1.0 + AR (crispen edges和thin edges皆為upscaling refinement)

可發現這邊NGU Sharp very high(direct 4X) + RCA 6的組合可得到最理想的還原效果,雜訊也得到充分抑制,最後一張所使用的組合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 RCA 6 (high) + crispen edges 2.0 + thin edges 1.0 + AR雖然也有接近的效果,但還原細節仍差了一點點,重點是消耗的效能高太多了,因此這類動畫最適合NGU Sharp + RCA的組合。


720*480→1920*1080(點圖放大)
注意衣服跟皮膚的細節,及線條邊緣輪廓
Jinc+AR

NGU Sharp very high (direct 4X)

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 SuperRes 4

可以發現銳利度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 SuperRes 4可能稍微高一點點,但artifacts也比較多,而NGU Sharp very high (direct 4X)則把畫面細節還原的很好,artifacts也比較少,重點是這邊NGU Sharp very high (direct 4X)消耗的效能要少得多。


另外一個是上面用過的初音範例,再比較一次,可以看出NGU Sharp在低解析度動畫類並帶嚴重鋸齒的狀況可能遇到的問題
640*360→1920*1080(點圖放大)
Jinc+AR

NGU Sharp very high(direct 4X)

NGU Sharp very high(direct 4X) + RCA 6

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NGU AA very high 2X > very high 2X + RCA 7(high) + deringing + crispen edges 2.0 + thin edges 1.0 + AR (crispen edges和thin edges皆為upscaling refinement)

可以發現這個例子NGU Sharp就不太適合,即使它是很忠實的還原了原圖上的細節跟鋸齒,但那可能不是我要的,NGU AA消鋸齒效果良好但銳利度差了些,而NGU-AA再加上雜訊修飾跟銳化演算法結果就不錯,不過效能消耗也比較高。

另外doom9上也有網友收集了各種madVR的升降頻演算法以及artifact removal演算法的效果對比圖片,可至下列網址把圖片點開參考:

如果不想搞太複雜,只想要一組設定打天下,那就這樣設定吧,顯卡不夠強就自己換成med或low,顯卡夠力可換成very high,片源不夠乾淨再加個RCA即可。但有心的話自己可以慢慢去做不同組別的設定來對應不同的解析度/幀率/片源,madVR的profile功能,讓我們可以用各種不同的設置去應付各種不同的狀況,最大限度去利用有限的顯卡效能,這部分我在另一篇文章皆有說明。


接下來看到upscaling refinement的部分,這邊可將其視為改善放大演算法專用的銳化演算,跟前面image enhancements相較,這邊處理過後的影像差距不會太巨大,但銳化造成的副作用也會小很多,這邊我的習慣仍然是第一組profile常駐的不啟用任何銳化算法,其它幾組設置熱鍵視情況切換。開啟銳化算法也會增加顯卡負擔,務必注意。另外原則上,可以同時開1~3種算法,只要注意互補性,不要過度重疊,不要銳化過度就好,但是image enhancements跟upscaling refinement最好不要同時開,很容易會銳化過頭。(銳化過頭畫面會變的尖尖的、刺刺的、失去立體感、或是充滿油畫感)

特別要注意的是使用NGU-(Sharp、Standard、Soft)的時候,除了其專屬搭配的兩個演算法外不建議再開其他任何銳化算法,因為NGU-Sharp本身就已經非常銳利了,再開其他的就銳化過頭了。

這邊簡單介紹一下各個銳化演算法
sharpen edges:針對邊緣線條銳化,不銳化紋理內容,適合開啟AR和AB濾鏡使用

crispen edges:FineSharp的改良版本,有不錯的整體細節銳化效果,新版本裡也抑制了雜訊被銳化的程度,madshi認為它有最自然的銳化效果

thin edges:把邊緣線條變細,適合低解析度的動畫類放大時使用

enhance detail:針對紋理內容銳化,例如皮膚跟衣服之類的細節,不過也有雜訊被銳化的可能

soften edges:柔化線條邊緣,是NGU-Sharp專屬搭配使用的,NGU-Sharp可能造成線條邊緣過於銳利,這個選項可稍加修飾。至於要不要開以及開多少,則視個人口味跟片源而定,例如有人認為SD片源→FHD的升頻,本身銳利度已經不足了,不太適合再柔化,而FHD片源→UHD的升頻就比較有需要。當然這只是一種個人看法而已...
不過madVR在v0.91.8之後加入NGU-(Standard和Soft),想要低一點的銳化程度選擇這兩個就好,所以這個選項個人認為已經沒有必要

add grain:在紋理內容上面加上顆粒,也是NGU-(Sharp、Standard、Soft)專屬搭配使用的,NGU-Sharp雖然能把低解析度內容的線條提升到接近原生高解析度的銳利度,但紋理內容缺失的部分並無法完美的還原,加上顆粒讓影像比較有真實感。這邊建議開1~2,但這選項只適合真人影像,不適合動畫類(動畫開了看起來會像雜訊)

LumaSharpen:整體銳化,強化線條跟適度的細節提升,並避免強化雜訊,強烈建議開啟AR和AB濾鏡使用,開了後效果很類似crispen edges

AdaptiveSharpen:整體銳化,特別注重強化中等銳利程度的線條,但會避開全平面區域跟高銳 利的線條,強烈建議開啟AR和AB濾鏡使用,AR+AB有開沒開差很多,開了後效果很類似crispen edges

SuperRes:包含一整套的後處理過程,得到的也是整體性的銳化效果,後面的LL、AR濾鏡則不建議開啟(LL可能有副作用而且增加的效能消耗太大,SuperRes本身不太產生ringing所以不需要AR)

後面的數字代表跑幾次SuperRes流程,數字越高銳化效果越強,但鋸齒跟artifacts也會更明顯,效能消耗也越大

SuperRes跟非NGU的升頻演算法一起用有不錯改善效果。跟NGU-AA一起用也可以增加不少銳利度。但並不適合跟NGU-(Sharp、Standard、Soft)一起用,SuperRes並無法讓NGU-Sharp效果再改善或提升銳利度,反而可以造成鋸齒和artifacts再次被凸顯出來

個人測試的結果認為SuperRes很適合在真人影片中使用(如果使用NGU-(Sharp、Standard、Soft)以外的演算法的話),但極度不建議在動畫類使用(包括2D和3D動畫),只要一開鋸齒跑出來了,破壞非常明顯,強度只開 1也一樣...

refine the image after every ~2X upscaling step
refine the image only once after upscaling is complete
前者是每放大兩倍就銳化一次,後者是不管放大多少倍總共只銳化一次,這個選項只對極大倍率(4倍以上)的放大會有影響,理論上每放大兩倍就銳化一次最能維持銳化效果,但是對顯卡的效能消耗也是倍增,還是要視自己顯卡能力而定

以下是個人使用的兩組upscaling refinement設定,分別是真人影片(FHD片源升頻4K)跟動畫類(僅限需要消鋸齒的片源)使用,用熱鍵控制切換,供各位參考

需要消鋸齒的動畫片源(配合image upsclaing裡的NGU-AA使用)

真人影片類FHD的片源升頻4K(配合image upscaling裡的NGU-Sharp或Standard使用)

要不要開銳化?要用哪幾種演算法?強度開多少?這個是要由觀賞的片源,跟使用的螢幕,顯卡的負荷能力,親自去做測試才能得出結論,不必要盲從,別人的設定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設定

========================================================================

接下來繼續往下設定,到"general setting"這頁,我的建議設定(win7適用)如下圖:

  1. "delay playback start until render queue is full"建議勾選,可減少開啟影片時的掉幀現象,下面的"delay playback start after seeking"不建議勾選,勾了拉時間軸會變慢
  2. "enable windowed overlay"N卡跟I卡可勾可不勾,這功能A卡並不支援勾了也沒用,優缺點下面總結會解釋。
  3. "enable automatic 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建議勾選,這個選項勾了會在進入全螢幕時使用獨佔模式(FSE),優缺點下面總結會解釋。
  4. "disable desktop composition (Vista and newer)"跟底下的"only when media player is in fullscreen mode",如果有使用全螢幕獨佔模式的話,就兩個都一起勾選;如果沒使用全螢幕獨佔模式的話,就不要勾選(這個選項是播放時或者全螢幕時把win7的AERO關掉,win8以上的系統則沒有影響)
  5. use Direct3D 11 for presentation,勾了會使用D3D11模式,必須顯卡跟作業系統支援才能用,而madVR的10bit輸出也必須在D3D11跟FSE模式底下才能達成,此外D3D 11模式下從視窗切換到FSE模式速度比較快一些,效率較好。D3D 11模式必須使用AERO,故這裡勾選的話"disable desktop composition (Vista and newer)"會自動失效。下面的"present a frame for every VSync"建議勾選,可減少presentation glitches的增加,反之若不勾則能節省一點點效能但有可能presentation glitches會變多。
  6. "use a separate device for presentation (Vista and newer)"建議勾選,不過如果N卡勾了發生問題的話可以取消勾選看看有沒有改善,另N卡驅動為 301.42 版以前的話不要勾選。
  7. "use a separate device for DXVA processing (Vista and newer)",勾或不勾都可。(此項只有在用到DXVA的場合,如硬體去交錯或硬體解碼時才有影響)
6.、7.這兩項主要會影響rendering times,而rendering times是越低越好,太高的話會掉幀,可自行測試勾選或不勾選的差別。我的建議設定是使用AMD HD7750顯卡 驅動13.12 測試,這樣設定在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下的rendering times最低,而N卡使用者也可自行測試這兩項勾或不勾哪種組合較好。

CPU queue跟GPU queue,是決定播放時佔用的RAM的大小,我喜歡用自來水跟水塔的概念來舉例,queue的總量就像是水塔大小,不管大水塔或小水塔,目的都是確保水龍頭打開能夠源源不絕的出水不會沒水用(掉幀),queue設小的話(小水塔)它很快就會裝滿,對硬體負擔也小,但是一個稍大的變動可能就讓它暫存的容量不及應付而降成0,就會掉幀了。queue設太大的話則是吃比較多的RAM,開影像會稍微變慢(如果有勾選"delay playback start until render queue is full",要等它裝滿),但相對就比較不會掉幀,這方面要自己多測試取捨。需注意硬體不是太強的話也有queue開太大反而播放不順的情形發生。

我的建議是如果沒有使用smooth motion功能的話,這部分維持預設即可,如果有使用smooth motion的話,這邊可以設到CPU queue 20跟GPU queue 12,甚至要更大也可以(在我以前的測試中,使用smooth motion時如果queue不夠大有時候會有不順暢或頓頓的情形發生)。

另外win8/8.1或win10的話,建議設定如下圖:
"enable automatic 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勾選後如果沒遇到異常狀況(全螢幕時嚴重LAG、rendering time暴增或無畫面)的話也是可以使用。


到"windows mode settings"這頁,如下設置:
勾選"present several frames in advance",會使用0.87.10版加入的新視窗模式,有接近FSE(全螢幕獨佔)模式的效能跟穩定性,如果你不喜歡FSE模式的話全螢幕播放可直接使用這個新視窗模式。
如果播放出現問題的話則取消勾選"present several frames in advance",會改回使用0.87.10之前版本的舊視窗模式。
如果使用新視窗模式的話,下面的"'how many video frames shall be presented in advance"數字依GPU能力去設置,一般在6-12之間,更大也可以,如果有掉幀情形就調整看看,使用smooth motion的話這項最好開大一點。

欲使用全螢幕"新"視窗模式的話還必須如下設置,取消勾選這兩項:

到"exclusive mode settings"這頁,如下設置:
"delay switch to exclusive mode by 3 seconds"這項勾選的話會在切換成全螢幕3秒後才進入獨佔模式,自己決定要不要勾選,像我喜歡它馬上進入獨佔模式所以就不勾選。
下面的"'how many video frames shall be presented in advance"數字依GPU能力去設置,一般在6-12之間,更大也可以,如果有掉幀情形就調整看看,使用smooth motion的話這項最好開大一點。

這邊小總結一下,在非全螢幕時,可以使用的模式及設定方法:
  • 舊視窗模式  windowed mode(old path)
  • 新視窗模式  windowed mode(new path)
  • overlay視窗模式  overlay mode
勾選"enable windowed overlay"會使用overlay視窗模式(N卡跟I內顯限定),不勾選則使用其他兩種視窗模式,新跟舊視窗模式的選擇方法如上面的說明。

在全螢幕時,可以使用的模式:
  • 舊視窗全螢幕模式  fullscreen windowed mode(old path)
  • 新視窗全螢幕模式  fullscreen windowed mode(new path)
  • overlay全螢幕模式   fullscreen overlay mode
  • 全螢幕獨佔模式  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
勾選"enable automatic 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會強制使用全螢幕獨佔模式,不勾選則使用其他三種模式,有勾選"enable windowed overlay"會使用overlay全螢幕模式(N卡跟I內顯限定),不勾選則使用其他兩種視窗全螢幕模式,新跟舊視窗全螢幕模式的選擇方法如上面的說明。

下面整理一下各種模式的優缺點,"+"表示優點,"-"表示缺點,主要來自madshi本人的回覆
http://yabb.jriver.com/interact/index.php?topic=76904.msg523475#msg523475

舊視窗模式
+ 可使用在非全螢幕及全螢幕模式
+ 切換全螢幕時不會有額外的延遲
- 有時會出現畫面撕裂(沒有打開AERO的情形下)
- 有時會有播放不順暢、頓頓的情形(特別容易發生在使用smooth motion FRC時),對於描繪時      間的容忍度較低
- 在老舊的機器上效率低落(比較容易掉幀)

overlay模式
+ 可使用在非全螢幕及全螢幕模式
+ 不會有畫面撕裂情形
+ 常保播放順暢
+ 效率高,比較不容易掉幀
- A卡不能使用

全螢幕獨佔模式(FSE)
+ 不會有畫面撕裂情形
+ 常保播放順暢
+ 效率最高
+ 即使GPU短期間處在比較忙碌的狀態也能有效防止掉幀,是最穩定的播放模式
+ N卡只有此模式下能夠輸出10bit
- 只有全螢幕時能使用
- 切換全螢幕時會有延遲現象
- 播放器自己的控制介面無法運作
- 叫出播放器選單時(例如點右鍵)會強制跳出FSE模式

新視窗模式
+ 有FSE模式一切優點,但沒有其缺點(運行機制跟FSE只差在沒有進 入Direct 3D模式)
-  必須搭配AERO才能使用(在win7下AERO的composition rate是以主螢幕為準,這在使用多螢幕     時會成為麻煩,因為不能讓它對應當下螢幕的更新率,win8之後則無此問題)
-  在某些系統有相容性問題,導致播放不順
-  win10以外的系統無法輸出10bit (win10除N卡外可在全螢幕視窗模式輸出10bit)

到"stereo 3D"這頁,madVR在v0.90之後加入對3D影片的支援,這一頁的設定在有播放3D影片的需求時才有需要勾選,當然要播3D還必要達成其他幾個條件:

  1. 要有支援3D的顯示器跟眼鏡
  2. 作業系統要win8.1以上
  3. 桌面右鍵>螢幕解析度>進階,裡面有一個3D選項要勾
  4. 使用LAV 0.68之後的版本 (3D原盤OK,但如果是mkv格式封裝則必須是MVC編碼)
3D輸出目前僅限制在1080p23模式



到"smooth motion"這頁
這是madVR  v0.86.0加入的功能"smooth motion frame rate conversion".,詳見官方論壇: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616520#post1616520

這個功能相當好用,解決了幀率跟螢幕更新率不同步所產生的judder問題(詳細可參考我在reclock那篇所提到的內容),開發者madshi提到這功能有兩大優點:

1.能夠讓任何幀率去對應任何螢幕更新率,並保持影像的流暢
2.如果硬體能夠應付,在完整的播放中不會有任何的幀drop或repeat,且不需要依靠reclock來達    成。

兩個缺點:
1.稍微增加一點GPU的負擔
2.會損失一點銳利度,影片幀率小於螢幕更新率的話損失較少,例如24fps的影片在60Hz螢幕使用這功能播放的銳利度損失是不太容易看出來的:而影片幀率等於螢幕更新率的話,使用這功能銳利度損失就較多而且很容易看出來。

Reclock難以處理的非整數倍的同步問題,像最常見的24fps(23.976)影片在60Hz螢幕上播放就很適合讓madVR的smooth motion FRC功能來解決,把這功能打開會發現影像的judder都消失了,就有如同步播放時的那種流暢感。

madVR的smooth motion FRC功能是透過Blending來達成的而非補幀,當然也沒有補幀帶來的副作用像soap opera effect和一堆artifacts。madshi有提到Blending是"30% of frame A and 70% of frame B to calculate the output frame (pixelC = pixelA * 0.3 + pixelB * 0.7)"。
我不是很確定它運行的方式,不過猜想可能是接近以下的情形:

1 1 1 2 2 3 3 3 4 4  (24fps@60Hz螢幕,不做任何處理的呈現方式,是一個3:2的pattern,每個幀停留時間不一樣,造成judder)

1 1 1+2 2 2 3 3 3+4 4 4  (24fps@60Hz螢幕,經過Blending處理的呈現方式,每個幀停留時間相同,接近2.5/60秒)

透過Blending來達成的同步,沒有像補幀那種順到不可思議的流暢感,但是影像相對比較自然,比較接近原汁原味。至於喜歡哪種就交由各位自己決定。以下介紹設置方法:

 到"smooth motion"這個分頁,如圖設置,下面三個選項是判斷要不要啟用smooth motion FRC的方法,
第一個選項判定的基準似乎是幀率跟螢幕更新率差超過0.5時會啟用,反之不啟用。
第二個選項是螢幕更新率為幀率的精確整數倍時不啟用,反之啟用
第三個選項是強制啟用
另外也可以設置熱鍵手動控制這個功能的開關

使用SVP或AMD的Fluid Motion或其他補幀軟體的話,這個功能就取消勾選不要啟用

到"screenshots"這頁,這邊的設定主要是搭配播放器的截圖功能(例如MPC-BE的截圖熱鍵是"F5",截下來的圖片會在"本機">"圖片"資料夾中)
"create screenshots with a custom zoom facter",這項不勾選的話,截圖就是看目前播放器放出來的目標解析度多少就直接截那個解析度,有勾選的話就可以自己指定,看是要影片原解析度50%、100%、200%、300%、400%、800%,或是指定720p、1080p、2160p這些常見解析度。舉例來說,沒有4K螢幕,但想看看某些演算法升頻到4K的效果,就可以善用這個選項。
至於edcoded video size,指的是影片壓製編碼出來的原始解析度,但是跟100%的不同之處在於,有些影片原始解析度跟它100%播放時的解析度不一定一樣,影片串流中會夾帶一個Display aspect ratio(DAR,顯示寬高比例 )的標籤,100%播放時會依DAR所指定的比例去拉伸,舉例來說,日本電視台錄製下來的檔案就常見這種形式,其原始解析度是1440x1080,但夾帶一個16:9的DAR,因此100%播放時會拉伸成1920x1080去播放,這個例子如果選100%去截圖,圖片會是1920x1080,如果選edcoded video size去截圖,則圖片會是1440x1080。

"use high quality scaling algos - image upscaling:",這項勾選的話可以直接指定截圖要套用的升頻演算法,有NGU Sharp、NGU Standard和NGU AA三種,以及這三種各自再搭配add grain,總共六種

"don't draw OSD",勾選的話,截圖一律不顯示OSD

"don't perform color & gamma processing, calibration etc",勾選的話,截圖會忽略color & gamma和calibration裡面套用的設定

"don't draw subtitles",勾選的話,則截圖就不會把字幕掛上去

"don't perform artifact removal processing",勾選的話,截圖會忽略artifact removal裡面套用的演算法

"don't perform image enhencement processing",勾選的話,截圖會忽略image enhencement 裡面套用的銳化演算法

"don't perform upscaling refinement processing",勾選的話,截圖會忽略upscaling refinement裡面套用的銳化演算法

"don't execute custom shaders",勾選的話,截圖會忽略套用的自訂shaders效果


到"dithering"這頁

關於error diffusion和ordered dithering,是0.87版後新加入的dither方法。madVR在輸出8bit的訊號時,是把內部用16bit高精度處理完的訊號以dithered 8bit RGB的形式輸出,在色彩階調上跟10bit輸出是不會有差別的,差別在於畫面上會多了一些"噪點",我前面有個連結也解釋過dither的原理,是以噪點來模擬更多的色階數,某些場景下你也許會看到這些噪點,並將其視為畫面的負面因素。madVR過去一直使用的是random dithering的演算方法,在大部分畫面都會製造噪點使得其比較容易被查覺,而新的error diffusion演算法只在必要的地方製造噪點,也就是說它可以維持同樣的色彩階調,但是大幅降低畫面的"底噪"。至於ordered dithering則是madVR在v0.87.5之後做為預設取代random dithering的演算法,其效能消耗跟random dithering差不多低,但是有接近error diffusion的低噪點表現。我的建議是你如果有一個不算小的螢幕(40吋以上),去使用error diffusion才會比較察覺得出效果,一般電腦螢幕尺寸太小可能很難感覺到它帶來的差別,維持預設ordered dithering即可。error diffusion的話會增加一些顯卡消耗(開啟smooth motion FRC會再增加一些,因為其消耗是跟最終輸出的幀數成正比)如果顯卡效能許可的話要將error diffusion做為常駐選項也是可以。

error diffusion是用DirectCompute寫的,由於DirectCompute是DirectX 11的一部分,必需要顯卡及作業系統支援DX11才能使用。

下面兩個選項,"use colored noise"勾選的話是使用多色噪點,不勾的話是使用單色噪點;"change dither for every frame"勾選的話是使用動態噪點,不勾的話是使用靜態噪點,靜態噪點在主觀上會讓你覺得噪點數量較少,但是一些噪點的排列紋路可能會比較容易被查覺到。

也就是說,不考慮random dithering的話,我們目前有三種dither演算法,ordered dithering、error diffusion-option 1和error diffusion-option 2,以及兩個控制選項,總共12種不同排列組合的設置可以去使用,這邊請各位有興趣自行去測試,每個人喜歡的畫面重點可能不太一樣,很多情況下其實差別很小,但都優於random dithering就是了。

至於有興趣測試者,由於在8bit輸出的情況下不太容易看得出差別,我們可到前面螢幕設定那邊去選用較低的bit數,如此一來可更明顯看出各種dither算法和選項的差別。例如我們如果選擇3bit的話,則RGB三色每一色都只有2^3=8個色階數,三色總共只有8*8*8=512個色階數可用(跟8bit的1670萬個色階數比起來是"非常"低),dither算法變得極為重要而且任何選項的改變差別都非常明顯,以下我們可以看到簡易比較圖:

8bit ed-op1 兩選項皆勾(點圖放大)

3bit ed-op1 兩選項皆勾(點圖放大)

3bit none(無dither) (點圖放大)

以上只是簡單讓各位看一下dither用低色階數輸出高色階的強大效果,這邊各種算法的差異請自行測試。測試完畢別忘了再到螢幕設定那邊改回8bit

再次聲明,madVR的8bit輸出,使用error diffusion或ordered dithering作為dither算法的話,跟10bit輸出幾乎是沒有差別的,肉眼幾乎不太可能察覺到那些噪點的存在,雖然madVR有支援10bit輸出,我們不必追求一定要用10bit輸出,事實上10bit輸出反而比較容易遇到問題(不管是顯卡方面或是顯示器方面)。


到"trade quality for performance"這頁,這頁的選項都是降低品質以換取效能,如果顯卡效能夠高的話儘可能都不要勾選,如果顯卡負荷不了的話就從最上面開始勾選。有時候你使用某些演算法在播放循序式影像或是軟解時沒問題,播放交錯式影像開啟硬體去交錯時或是硬解時顯卡卻負荷不了,這時就可以勾選那幾個DXVA(deinterlacing or decoding)的選項,如此顯卡就只有在用到DXVA運算時才會降低品質,總之這邊的選項低階顯卡可以依需要勾選。
這邊的選項由上到下依序來看的話:
第1項是跟外掛字幕渲染器xy-SubFilter相關,有使用才有影響。
第2項是使用硬解(DXVA)時,同時使用DXVA的chroma upscaling算法
第3項是使用硬體去交錯時,同時使用DXVA的chroma upscaling算法
第4項是跟播放器的自訂pixel sharder功能相關,有使用才有影響。
第5項勾選的話dithering演算會用gamma light取代linear light(gamma light在0.87.7之前的版本是預設使用),取消勾選的話就是使用linear light,linear light能提供較好的色彩還原度。
第6項跟第7項是跟debanding的運作有關,勾選的話會取消一些偵測機制。

第8項是如果能節省效能的話把色度升降頻分開處理,裡面唯一一個我覺得中高階卡也可以勾選的,這個選項的效果,舉例來說,一個4K 4:2:0的影片要在FHD螢幕播放,一般來講要先把色度分量(1920*1080)升頻到4K再跟亮度分量一起降頻到FHD,勾選這個選項的話,色度分量直接維持1920*1080不動,而亮度分量3840*2160直接降頻到1920*1080,對4K影片來說,少了這個色度升頻動作節省的效能非常多,對畫面品質影響卻不多。

第9項是色調映射和色域轉換使用較低精度
第10項是去掉影片的BTB(比黑更黑 指0~15這段)和WTW(比白更白 指236~255這段)的黑位範圍資訊
第11項是跟smooth motion有關。
第12項跟第13項跟madVR本身的處理精度有關。
第14項跟放器的自訂pixel sharder功能相關,一樣有使用才有影響。
第15項是跟DXVA deinterlacing有關,勾了就不會把60i去交錯倍幀成60p而是變成30p
第16項也跟DXVA有關

========================================================================

到"keyboard shortcuts"這項,可以依自己喜好設置熱鍵
另外附上madVR預設設定已有的熱鍵一覽表:

create freeze report          - Ctrl+Alt+Shift+Break
open settings dialog       - Ctrl+S  (打開選單)
Enable OSD                   - Ctrl+J   (打開OSD)       
Reset OSD Statistics     - Ctrl+R  (OSD統計歸零)  
Source Primaries              - Ctrl+Alt+Shift+P
Source Decoding Matrix  - Ctrl+Alt+Shift+M
Source Levels                  - Ctrl+Alt+Shift+I
Output Levels                  - Ctrl+Alt+Shift+Y
Deinterlacing                 - Ctrl+Alt+Shift+D (強制開關去交錯)
Deinterlacing Field Order - Ctrl+Alt+Shift+F
Deinterlacing Mode      - Ctrl+Alt+Shift+T (切換去交錯模式 video/film)
順時鐘轉90度                - Ctrl+Alt+Shift+Right
逆時鐘轉90度                - Ctrl+Alt+Shift+Left
3dlut開關                         - Ctrl+Shift+3
3dlut分割展示                 - Ctrl+Alt+Shift+3
desired display gamma value - increase  -  Ctrl+Alt+Shift+G  (配合"enable gamma processing"的設定)
desired display gamma value - decrease  -  Ctrl+Alt+Shift+B (配合"enable gamma processing"的設定)

建議設置熱鍵的項目:
debanding - toggle  (切換off-low-med-high)
deringing - toggle (開關deringing)
deblocking strength - increase (RCA強度增加)
deblocking strength - decrease (RCA強度降低)

粗體是我認為比較實用的幾個,這邊要特別提一下Deinterlacing Mode的切換,我們知道影像檔基本上有循序式(或稱逐行掃描)跟交錯式(或稱隔行掃描)兩種,循序式(Progressive)如480p、720p、1080p這種後面有個"p"的都是,交錯式(Interlaced)如480i、1080i這種後面有個"i"的都是。遇到交錯式影像,必須要進行去交錯處理(Deinterlacing),否則會有明顯的橫向掃描線,而交錯式影像基本上又可分成兩大類─Video跟Film,Video通常指原生的交錯式影像,為攝影機以60i模式拍攝,一秒60個場(field),場是指半個畫面,也就是半個幀(frame),這種沒辦法還原成一個完整的圖像,只能靠各種去交錯演算法去模擬出完整的畫面,讓其變成30p或60p。
而Film是指原生為循序式影像,把每個圖像經過拆場並重新排列讓其變成一秒60場(60i)的交錯式影像,這個過程稱為Telecine,常見於電影或動畫(原生24p的影像)經過2:3 pulldown的處理後變成60i的交錯式影像,這種影像可以完美的還原為24p的循序式影像,只需將每兩個場交疊並去掉多餘的場即可,這種方法稱為Inverse Telecine(IVTC 即反向Telecine)。

而madVR偵測到交錯式影像,就會呼叫顯卡去做硬體去交錯(DXVA deinterlacing),不過madVR目前並不會判斷它是video還是film,而一律視為video並呼叫DXVA deinterlacing,就算我們播的是film內容的交錯式影像。有時候顯卡自己的去交錯演算法並不能正確的執行IVTC,或是顯卡經過IVTC後,一樣是用3:2的pattern輸出給60Hz螢幕,一樣有judder問題,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手動使用Ctrl+Alt+Shift+T這個指令將其切換為film,這時madVR就會用CPU執行它自身的IVTC算法,而我們就會得到完美的原生24P影像,如果再同時使用smooth motion FRC,就能在60Hz螢幕上得到無judder的播放

不過解碼器使用DXVA(native)的時候無法切換成film模式,如果要搭配硬解使用必須使用DXVA(copy-back),須注意

以我的經驗來說,這個功能用在一些標準DVD格式的電影最為好用(標準DVD輸出皆為交錯式影像)。
另外電視台錄製下來的電影跟動畫(常見的為TS檔 60i),也可以使用IVTC算法將其即時還原為24p。

另外關於"Debanding custom settings"這個熱鍵,其實是madVR隱藏起來的dabanding自訂参數功能,可以像測試版時期那樣手動更改各項參數,左右鍵切換項目(被選擇到的會變大寫),上下鍵增減數值,至於各個參數的定義有興趣請自行到Doom9上找,這功能我懶得玩了,預設值就很好用了。


接下來介紹在影像播放時按Ctrl+J叫出的OSD上面一些數據的意義,配合圖上的標記解說:
  1. 目前的螢幕更新率。
  2. 影片幀率(音訊時鐘)與螢幕更新率(影像時鐘)的偏移率,此數值越小表示越同步。
  3. 顯示smooth motion FRC功能是否啟用。
  4. 顯示目前為D3D9或是D3D11模式;視窗模式、全螢幕視窗模式(fullscreen windowed mode)、或是全螢幕獨佔模式(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或overlay模式;8bit或是10bit輸出。
  5. 來源檔案的編碼、bit depth和色度資訊以及解碼器解碼完傳給madVR的色彩空間、bit depth和色度資訊。
  6. 影片的幀數。(由源濾鏡提供的資訊判斷)
  7. 每隔多久會掉1格,這與影片幀數和螢幕更新率的同步程度有關,另一篇會提到的Reclock有一個作用就是提高同步程度。
  8. 影片的原始解析度及畫面比例。
  9. 目標解析度,有四組數字,分別是"left, top, right, bottom",必須把第三組減第一組 第四組減第二組才是目標解析度的"width, height"。
  10. chroma(色度升頻)和luma(影像亮度升頻)和chroma(影像色度升頻)所使用的演算法
  11. 每一個幀容許的繪製時間,這個值跟影片的幀數有關,例如我看24p的影片時,這個時˙間就是1/24=0.04167s=41.67 ms,也就是說每一幀都有41.67ms的時間讓顯卡去處理;如果是60i的影片,去交錯後是60p,這個時間就是1/60=16.67 ms,由此可見幀數越高,可以處理的時間變短了,對顯卡的處理能力要求的也就越高,也就是說越容易掉幀。
  12. 影片進行YUV<>RGB轉換使用的係數標準,由影像流的資訊判斷或是madVR自行判斷。
  13. 影片的色彩定義標準(色域),由影像流的資訊判斷或是madVR自行判斷。
  14. 影片的黑位範圍,由影像流的資訊判斷或是madVR自行判斷。
  15. on表示有開DXVA Deinterlacing ,off表示沒開,若madVR把循序式影像跟交錯式影像判斷錯誤的話請自行用熱鍵Ctrl+Alt+Shift+D開關。若切換為film mode的話會在下方顯示film mode,和偵測到的pulldown的形式。
  16. 各個queue是否充滿通常能反應硬體是否能負荷,例如decoder queue很低的話表示CPU負荷不了了,render queue很低的話表示顯卡負荷不了了。
  17. dropped frames跟delayed frames為掉幀計數器,若數字一直增加表示硬體無法負荷,請降低設定或找出原因。
  18. 平均繪製時間,通常也可觀察GPU負荷情形,越好的演算法跟較重的負荷通常會讓繪製時間變多,多到超過movie frame interval的時間就會掉幀。
  19. 5秒區間內的最多繪製時間,觀察GPU負荷的另一種方式,多到超過movie frame interval的時間就會掉幀。
========================================================================

最後,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及顯卡效能的多餘消耗,請進顯卡控制介面把一些跟影像播放有關的處理通通關掉只留下去交錯的部分,當然madVR本來就會繞過這些後處理,但是有使用到DXVA-deinterlacing跟DXVA-scaling的時候還是會被影響(DXVA解碼則沒有影響,因為那跟渲染器無關),所以保險一點還是全部關掉。

以下以A卡的CCC為範例:

以Nvidia控制介面為範例,預設都是"使用視訊播放器設定",這個不用去改它:

如果螢幕接HDMI的話,建議使用RGB輸出,不要用YCbCr輸出,用YCbCr輸出的話會在顯卡層多一道色彩空間轉換,造成畫質損失,而且YCbCr都是輸出16-235,只有RGB輸出才能選擇輸出0-255或是16-235

N卡舊驅動有些接HDMI輸出RGB也會強制輸出16-235,但如果螢幕支援0-255的話,可以用madVR資料夾裡的一個小程式"madLevelsTweaker.exe"強制讓它輸出0-255,如下圖勾選並套用後重開機即可。

而N卡347.09之後的驅動,可以直接選擇0~255輸出不用透過madLevelsTweaker.exe修改

353.06之後位置改到這邊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最近的顯卡驅動預設值都以省電為主,但是卻會造成運行madVR時顯卡不會用全力跑,造成效能比預期低落,以NV為例,必須到控制面板選取播放器執行檔(圖中範例為mpc-be64.exe),把電源管理模式設定為"自適應"或"慣用的最大效能"(廣域設定預設值是"最佳電源",一切的元凶...),如此才能讓顯卡全力運行madVR。而AMD的控制介面也有電源管理的相關選項要關掉,不然也是可能會降頻跑。

到此整個設置就算大功告成,enjoy it!

關於madVR到底需要多少顯卡效能的議題,這邊也簡單做個結論,第一當然就是跟你的設置息息相關,你啟用了哪些功能,那些功能吃掉了多少效能?第二就是跟你看的影片種類有關,看的影片跟螢幕解析度相同時消耗的效能最少,因為只需要做chroma upscaling(但影片本身解析度越大,例如4K影片,光做chroma upscaling消耗的效能也不少)。而當影片解析度跟螢幕解析度不一樣時,是放大還是縮小?再來就是影片的幀率,60p的影片穩定播放需要的效能會遠大於24p的影片,再來就是interlaced跟progressive的差別,interlaced需要做去交錯,所以一個60i的影片消耗的效能又比60p更大......這些不同種類的影片,我們可能都需要不同的設置去對應,因此madVR加入了profile的功能,提供最大的自訂彈性,這部分我將在另一篇文中介紹。

另外介紹madTestPatternSource filter用法,這是一個madVR用的測試工具,首先去下載
http://madshi.net/madTestPatternSource.zip

解壓縮後點擊裡面的install.bat安裝,方法跟安裝madVR一模一樣
然後打開播放軟體,將資料夾裡面的.ytp檔拖到播放軟體上放開就會自動播放。
不過請注意.ytp檔只能在32bit的播放器上運行,如果使用x64播放器的話請另外抓x86版才能玩這個東西...
裡面各種ytp檔可測試各種不同的播放條件,下圖為SmoothMotion的測試檔,可自行測試不同幀率在自己螢幕上播放,有開跟沒開SmoothMotion FRC的差別。


檔名tag使用教學
其實這是早在v0.85.4版就加入的功能,還蠻實用的,特別提一下,當然隨著版本更新陸續有一些新的tag加入。
madVR可以辨識一些在影音檔的檔名中加入的tag(標籤),而在開啟檔案時套用tag上的設定,
這樣一些需要特別設定的檔案就不用每次都在那邊手動調整

以下為所有的tag:

tag "matrix=709|601|NTSC|PAL|YCgCo|240M|2020"
tag "primaries=709|SmpteC|EBU|sRGB|NTSC|PAL|470M|240M|170M|2020|DCI"
tag "levels=PC|TV|fullrange|limited|doubleExp|tripleExp"
tag "deint=On|Off|Video|Film"
tag "blacklevel=%value%", value range [-50, +50]
tag "whitelevel=%value%", value range [-50, +50]
tag "contrast=%value%", value range [-100, +100]
tag "brightness=%value%", value range [-100, +100]
tag "saturation=%value%", value range [-100, +100]
tag "hue=%value%", value range [-180, +180]
tag "frameRate=%value%", e.g. 23.976, 24.000, 23, 24, ...
tag "refreshRate=%value%", e.g. 23.976, 24.000, 23, 24, ...
tag "deband=off|low|medium|high"
tag "profile='profile name'"
tag "dering(ing)=on|off|half|full"

舉例來說,一個普通的檔案,開啟時會按照自動偵測的結果套用預設的設定。
以下以去交錯方法為例子來說明,雖然是原生24p的電影,但因為電視錄下來是60i的檔案,開啟時自動使用了顯卡硬體去交錯


檔名中加入標籤"deint=Film",於是開啟時自動使用了IVTC,不用再手動切換



以上只是簡單的例子,基本上檔案需要特別設置的色域、色階、去交錯方法、亮度、對比、飽和度、色相等等,都可以透過這種加tag方式來減少手動調整的麻煩

madVR Profile設置實戰
http://lysandria1985.blogspot.tw/2014/01/2madvr-profile.html


這篇文章常年來隨著版本更新增加刪減不少內容,雖然我改完會大致看一遍但是難免會有所遺漏,如果你看了覺得哪裡有前後矛盾或是文意不順、文章內容跟現有madVR版本兜不上或是任何難以理解的地方,歡迎留言提問或指教,感謝!

1,085 則留言:

  1. 這個好詳細啊,有些疑問,用madvr渲染後,flybar等隱現圖標不能顯示,完全按照你的設置 reclock播放mkv沒聲音。提示什麼硬件/驅動不支持。音頻用系統默認就完全沒問題。是不是聲道設置的問題?
    還有可不可以介紹一下ffdshow,論壇上說它對lav可以進行後處理。謝拉

    回覆刪除
    回覆
    1. madVR在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底下是不能顯示flybar的,如果要用flybar就不能使用全螢幕獨佔模式(取消"enable automatic 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讓其變為全螢幕視窗模式則可使用)
      另外Reclock的問題,把設定第一頁的Sampling rate從"same as input"改成"48 KHz"或"44.1 KHz"試試看有沒有聲音

      ffdshow可以進行後處理,但其實不是很有必要,重取樣跟位元深度轉換這些Reclock都可以做......其他一堆分頻、等化、延遲等等的,老實說我自己也沒在用~~
      不過我下一篇要介紹SVP,會稍微提一下ffdshow raw video filter啦

      刪除
    2. 如果還是一樣,再把Format那項改成"16 bit int",這樣應該是任何音效裝置都支援了

      刪除
  2. 想請教一下enable windowed overlay (Windows 7 and newer)
    用了這個,在視窗模式下影片感覺黑色的部分會變得特別黑耶,這是正常的嗎?
    顯卡是GTX460,驅動也是最新的
    potplayer+LAV filter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手邊沒有N卡,無法給你建議...
      不過你可以試試我內文連結裡的灰階測試
      http://www.hd.club.tw/thread-46439-1-1.html

      看灰階是否正常

      刪除
    2. 測試影片抓MP4的版本即可

      刪除
    3. http://www.avsforum.com/t/948496/avs-hd-709-blu-ray-mp4-calibration/2340#post_19415515

      刪除
  3. 想再請教一下
    您的cpu queue size和gpu queue size是怎麼決定的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個開越大主記憶體和顯卡記憶體會佔用越多,一般而言保持預設值即可,不夠用再加大(queue就類似自來水跟水塔這種概念)

      刪除
  4. 結果chrome upscale用Jinc3+AR來看HD CLUB的4K影片"美女與烤鴨"會掉幀,所以就換成了lanczos4+AR。

    請問跟lanczos4+AR比起來bricubic75+AR的效果會比較好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DOOM9上有網友是認為,lanczos對chrome而言太過銳利而Bicubic75剛好,不過我想實際上還是以你自己看的感覺為準,哪個喜歡就用哪個

      刪除
    2. Doom9 的 6233638 似乎推薦 chroma upscaling 優先選 Bicubic 75 + AR,其次是較省資源的不開 AR 的 Mitchell-Netravali。

      Ref: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606910#post1606910

      刪除
    3. 那個他跟madshi討論過很多次,你往討論串後面爬文還會有,不過兩人最後好像都同意chroma upscaling選Jinc3+AR還是最好(我沒記錯的話),然後Bicubic 75 + AR是Jinc跑不動時最好的選擇。
      此外6233638也測過幾個片源狀況糟糕的片子chroma用Softcubic100或Jinc8會比較好(不過他自己也說這種例子不多)

      刪除
    4. 應該是這篇,參考看看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607402#post1607402

      刪除
    5. 謝謝分享資訊^^

      刪除
    6. 4K烤鴨片用Intel HD4600可掛MadVR不掉幀
      chrome: Jinc3+AR
      upscale: DXVA2
      downscale: DXVA2
      我覺得HTPC用HD4600~5X00超適合
      省電又啥片都能看

      刪除
  5. 關於 "Use separate device for presentation" 這個選項。
    Doom9 的 LAV Filters 作者 nevcairiel 認為 nVIDIA 用戶(driver 為 301.42 版以前的)要關掉,不然 madVR 會有異常,新版的 driver 不會。
    不過我是 AMD(ATi) 用戶,沒開它也不會怎樣就沒去嘗試開它了XD。

    Ref: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p=1570784#post1570784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資訊很有用,多謝提供

      刪除
    2. Use separate device for presentation和Use separate device for DXVA processing是做什麼用的啊?

      刪除
    3. 在一些較老舊的的顯卡上有減少GPU消耗跟降低掉幀的效果,新卡好像沒什麼差,可以自己試試看這兩選項開或不開對GPU使用率和掉幀有沒有影響

      刪除
    4. 更正一下,主要會影響rendering times(我的OSD說明編號12.那項),這個數值越低越好,太高的話會導致掉幀

      刪除
    5. 若intel HD4600的場合
      "use a separate device for presentation (Vista and newer)"
      "use a separate device for DXVA processing (Vista and newer)"
      這2個都要關掉, 否則掉幀嚴重

      刪除
  6. 我用GT650M居然可以用最高的選項耶,而且我還把cpu跟gpu的queue都調到14,然後exclusive mode裡面的那個調到16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好意思,多問個問題,"presentation glitches"這代表是什麼意思呢?
      有時候會上升到1

      刪除
    2. 由Direct3D或是GPU驅動內部所產生的一些madVR無法控制的狀況會被視為glitch,其表現的形式可能是畫面的judder,如果這個數值不是周期性增加的話倒是不用太在意

      刪除
  7. 請問一下madvr,要怎樣設定預設內建字幕?
    我的madvr默認字幕是簡體,每次都要手動更改換繁體

    回覆刪除
    回覆
    1. 字幕不是madVR管的,而是splitter或是字幕渲染器管的,我今天新增了一些內容給你參考,如果你是用MPC-BE內建的字幕渲染的話,到MPC-BE那篇文看底下新增的說明,照那樣設置就可以了,對所有外掛跟內封的字幕都有效。
      如果是外掛xy-vsfilter渲染的話,對於外掛的字幕,它似乎會記憶你選擇過的字幕,也就是如果有從工作列的綠色小箭頭選擇過tc或是cht這種tag的外掛字幕的話,下次它都會優先選擇有一樣的tag的字幕,所以你應該不用每次都手動切繁體。
      但是內封的字幕就沒辦法記憶了,而必須透過LAV splitter裡去設置字幕選擇邏輯,但是選擇邏輯在簡繁的辨識上有些困難,詳細請去看我在LAV那篇底下新增的內容。

      刪除
    2. 原來如此,習慣用madvr切換內建字幕造成誤會了。
      終於可以不用手動切換字幕,謝謝教學。

      刪除
  8. 請問你有開啟"smooth motion"的時候一樣會開著reclock嗎?

    回覆刪除
  9. 對,還開著,不會有任何負面影響

    回覆刪除
  10. 這新增功能真是太棒了!!我直接打SVP刪了=.=ㄏㄏ...

    回覆刪除
  11. http://www.ptt.cc/bbs/AVEncode/M.1353667927.A.D85.html

    http://svn.int64.org/viewvc/int64/resamplehq/doc/kernels.html

    照這2個網頁看起來,似乎 image downscaling還有其ㄊ可調性,但大家應該都很紹用到這個了,給當參考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PTT那篇文是我PO的XD
      其實Lanczos3+AR+LL比起Catmull-Rom+AR+LL,
      ringing比較明顯(那個類似波紋的東西)
      然後最細的地方分辨率會降一點點
      你可以比較看看我圈起來的地方(這張Lanczos3+AR+LL)
      http://i.imgur.com/Ld5Xkrb.png

      倒是Bicubic50+AR+LL跟Catmull-Rom+AR+LL比起來就真的幾乎一樣
      不過老話一句,這是個人喜好的問題
      自己看起來喜歡的就用那個就對了~~

      刪除
    2. 大大真的是超威!!!
      的確分辨率些微差異
      其實這種差異真正在看影片時已經看不出來了XDDD

      刪除
  12. 我在PTT上有寄這封信想請教您,不過信件似乎沒有傳送出去Orz

    以下是信件原文直接貼上...還麻煩您解惑!!

    -----------------------------------------------------------------

    您好冒昧打擾,我在AVEncode板看到您的文章,也拜讀過您部落格的文章,

    想請教您一些有關去交錯的機制,看完之後有些霧煞煞,還請您指點一二。

    是這樣的我的電腦配備是E3-1230v2+AMD 7770,
    因為您的文章有提到過軟解硬解的部分不影響畫質,而我的配備CPU好多了,

    所以我決定解碼的部分使用CPU,然後去交錯給LAV用YADIF來軟解,

    這邊問題來了,

    如果我將LAV左上角的Setting for deinterlacing設定成AUTO,右下角YADIF打開

    那麼播放影片時madVR OSD的Deinterlacing會顯示off,這樣是代表LAV的去交錯成功運作了嗎?

    然後我再測試LAV去交錯設定成Disable或AUTO,YADIF關閉,
    此時madVR OSD的Deinterlacing依然顯示off,這樣是怎麼回事呢?
    是哪個部分在去交錯,顯卡、madVR、還是LAV?我該如何判斷?

    然後IVTC的適用性是在原生影像為24p的影片,那反過來說,如果讓madVR呼叫顯卡去交錯但卻不是使用IVTC遇到24p的影片會有什麼缺陷嗎?

    最後LAV YADIF下方有兩個選項去選擇Film或Video,但是播放時判斷錯誤會發生什麼事?
    對於畫質有影響嗎?

    抱歉我的問題有點多Orz,還請您幫忙指點該如何設置,或是如何判斷,
    感謝您!!

    回覆刪除
  13. 您好,
    想請教您一個問題
    我把"enable automatic 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打勾之後,
    在執行1080P全銀幕觀賞時,他會不停的閃爍,
    畫面中的左上角會顯示windowen和exclusive不停切換的動作,請問問題出在哪呢?
    是因為我撥放器是用PotPlayer來安裝所以出現問題嗎?
    請求幫忙,感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沒在用PotPlayer,不是很確定,可能它自身的垂直同步功能和madVR有衝突,如果有類似的選項要關掉,或者把PotPlayer設定RESET看看,也有可能是你用的版本剛好有衝突,PotPlayer也是一直在更新...

      刪除
  14. 找到原因了,我把madVR給設定成"強制使用",剛剛把他變回按照"優先順序"使用就好了..

    回覆刪除
  15. 你好!
    有幸能拜讀到你的文章,
    使小弟收益良多,
    我之前影音播放是參考這篇文章:
    http://goo.gl/XDGmH
    想請教這篇文章提到:
    在madVR去交錯開啟情況下,
    在CCC中把動態範圍調成16-235,
    不過我想版本已經有些差異,
    還有這樣的必要嗎?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沒必要
      這個問題之前有人問過madshi
      他現在建議的設定方式是CCC那邊一律設定成0~255
      然後從madVR的各別螢幕設定中控制要輸出PC level(0~255)還是TV level(16~235)

      刪除
    2. 感謝版主解答,受教了~

      刪除
  16.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7. 請問有時候我用SVP播放一些動畫時,其中有些場景特效也許是不符合物理意義,亦或是重疊的圖像太多,導致SVP補到60FPS造成某些(如戰鬥畫面)會有非常明顯的殘影(類似泡沫化),我想這應該不是調SVP的參數就能解決的事情(如果能解決也請教導),現在我使用madvr的smooth的功能,這邊有個疑問望您解答,我用SVP有使用reclock達成影音同步,如果改用madvr的smooth也能開啟reclock的同步功能呢?還是只能使用它獨佔音效的功能?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SVP的演算出錯很正常,這是補幀常見的副作用artefacts,調整參數也許可以減低但不可能完美。

      madVR的smooth motion FRC沒有做補幀運算所以沒有這些副作用
      這功能搭配reclock同步功能使用並沒有任何問題,讓reclock正常運作即可

      刪除
    2. 謝謝指點!因為動畫的戰鬥畫面居多,目前我的感覺是smooth的功能搭配reclock給視覺上的感覺較良好,動畫23.976fps的關係,所以reclock的小時鐘恆黃是正常的吧,另外madvr可調的參數中,CPU queun size以及GPU queue這兩項的大小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取捨,調越大在影片中看ctrl+j的細項中,前面的數字也會跟著變大(照您的敘述前面的數字小的話是硬體無法負荷),那該怎麼得知調到哪個size是最好的效果嗎?還是這個跟效果無關?

      刪除
    3. 恆黃是正常的
      queue就是夠用跟不夠用的差別而已
      夠用的時候效果都是一樣的
      我有用過自來水跟水塔的概念來舉例
      queue的總量就像是水塔大小
      不管大水塔或小水塔
      目的都是確保水龍頭打開能夠源源不絕地出水不會沒水用(掉幀)
      queue設小的話(小水塔)它很快就會裝滿 對硬體負擔也小
      但是一個稍大的變動可能就讓它暫存的容量不及應付而降成0 就會掉幀了
      queue設太大的話則是對硬體(RAM)的負擔較大 開影像會稍微變慢(等它裝滿)

      所以可先試試我建議的CPU queue 20和GPU queue 12
      queue如果能夠正常裝滿(前面的數字接近後面的數字)那就OK

      刪除
    4. 我明白了!總之可以當作一個儲存的概念來應付各種影像的變化,遇到歸0掉幀的情況再將其調大即可,目前我先照您的設定20&12試試看,謝謝您的指導~!

      刪除
  18. 我有一個設定的問題想請教您,首先我的顯卡色域設定0-255,LAV視訊解碼也設定0-255,如果要搭配SVP要使用ffdshow raw video filter,而內容中"輸出"的參數是否也要調至0-255,最後madvr也使用0-255,一路都使用0-255是否正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更正,是ffdshow raw video filter中RGB轉換中的參數!

      刪除
    2. 基本上沒錯
      不過這要看LAV是解碼完是輸出哪一種訊號
      輸出格式那邊都勾選的話,LAV基本上默認輸出YUV訊號(NV12、YV12、P010......)
      這時候只要顯卡跟madVR設定輸出0~255就OK了
      其他部分都沒有影響(因為YUV→RGB轉換會在madVR內部完成)

      如果讓LAV強制輸出RGB訊號的話(RGB32、RGB24......)
      由於YUV→RGB轉換在LAV內部完成
      才需要一路都設定0~255

      刪除
    3. 我剛剛嘗試過一種過程,首先我手邊有一部10BIT壓制的片源,利用LAV視訊解碼(LAV中輸出格式全勾選,RGB Output levels勾選Untouched)後由madvr渲染,ctrl+j中顯示h264.10bit.4:2:0→P010.10BIT.4:2:0,這樣的過程判定為正常.

      接著我想要利用ffdshow raw video filter(照您的敘述表示此濾鏡擁有後製處裡的功能),勾選了去斷層,"輸出"中優先輸出色彩空間選擇Auto,底下格式全勾選,"RGB轉換"中YCbCr規格選擇自動,輸入層級選擇自動以及電腦顯示器(RGB:0-255),播放後ctrl+j中卻顯示→NV12.8BIT.4:2:0了.

      照我的判斷認為,這兩個情形的交叉比對下,此10BIT片源經由LAV解碼後輸出格式應為P010,而ffdshow raw video filter的優先色彩空間設為自動應該與LAV解碼後的格式同進同出,為何會多一次色彩轉換呢?

      刪除
    4. 因為ffdshow raw video filter只吃YV12/NV12/RGB32/RGB24這幾種
      (如果掛SVP,它內部是用YV12)
      它不吃P010,所以LAV會輸出那些給它

      刪除
    5. http://sourceforge.net/p/ffdshow-tryout/feature-requests/107/
      它內部那些濾鏡不吃10bit以上的YUV
      所以餵P010給它也沒用,一樣要轉換

      刪除
  19. 了解!是因為LAV有判斷到之後有ffdshow raw做後處理,而ffdshow raw只支援您所敘述的那幾類輸入訊號,所以自動判斷輸出ffdshow raw能接收的色彩,這樣只能在去斷層的功能以及色彩損失上做取捨了...因為拜讀過您SVP的文章中所敘述到使用SVP時套用去斷層的功能能改善視覺上的效果,這裡再請教您,假如使用了madvr的smooth功能的話,是否有需要也使用ffdshow raw的去斷層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需要哦
      說真的,去斷層其實在你覺得畫面有色階斷層的時候再開就好了

      刪除
    2. 明白!謝謝您^^

      刪除
  20. 您好,我想請教您一個色域的問題,假設現在影片是YUV訊號,
    經由LAV解碼以及madVR渲染完成之後輸出的色彩空間是NV12,
    而我的顯卡(HDMI)有兩種模式可以選擇,RGB以及YCBCR444,
    這時我要選擇後者嗎?最後我的顯示器的色彩方面可以選擇各種
    色溫(預設6500K)以及SRGB的模式,這邊是選擇色溫即可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NV12應該是madVR接受的色彩空間
      madVR最後一定是轉成RGB輸出
      所以顯卡也應該選擇RGB輸出
      選YCBCR444會多一道沒必要的轉換

      關於第二個問題
      先問一下你的顯示器是廣色域顯示器嗎?

      刪除
  21. 因為我顯示卡改了YCBCR444之後,桌面的色彩感覺豐富了許多,還是這單純只是影響到桌面而已?對MPC-BC中播放的內容沒有影響?顯示器這個我不太了解,這邊給您相關的資訊http://www.pcstore.com.tw/colorriver/M09117850.htm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來不是廣色域螢幕
      選6500K或SRGB都可以,如果螢幕的出廠校正夠準的話,選SRGB在播放影片時的顏色會比較準一點

      對於選YCBCR444桌面色彩比較豐富這點我不是很確定原因
      只是接HDMI的螢幕要注意color range的對應是否正確
      顯卡輸出YCBCR的話 color range一定是輸出16~235
      顯卡輸出RGB的話 color range可選擇輸出0~255或是16~235

      狀況1.
      螢幕color range是0~255
      顯卡輸出0~255
      madVR也輸出0~255
      這邊完全沒有問題 顏色都正常

      狀況2.
      螢幕color range是16~235
      顯卡輸出16~235
      madVR輸出16~235
      桌面色彩正確 影片色彩是否正確不確定(這項我沒做過實驗,不過應該很大的機會是正確的)

      狀況3.
      螢幕color range是16~235
      顯卡輸出0~255
      madVR輸出16~235
      桌面色彩不正確(會泛白) 影片色彩正確

      其他一定全錯的狀況我就不列了
      只是你說YCBCR比RGB色彩豐富,我覺得有必要先check一下color range

      刪除
    2. 您細心之處讓我看得入迷了…言歸正傳,NV的卡的color range跟色彩輸出模式是分開來選擇的,色彩範圍在"調整視訊色彩設定"的細項中,但是這邊要勾選使用NVIDIA設定才能自定義,我現在是選擇用視訊播放器設定。而色彩輸出模式在"調整桌面色彩設定"的細項中。

      https://www.asuswebstorage.com/navigate/s/6E803B892ED047FABF8749C77A2ED4C6Y

      https://www.asuswebstorage.com/navigate/s/20BC776DD94F4698B610532A6EAAC324Y

      我MPC-BC整套下來都是選擇0-255,糾結在於顯卡的色彩範圍要選擇視訊播放器的設定,還是選擇NV的設定調成0-255。(電腦顯示器本身的色彩範圍是否就是0-255了,所以可以不用選擇NV再設定0-255吧?)

      刪除
    3. 電腦顯示器本身的色彩範圍理論上是一定有0~255
      但是有HDMI輸入的機種有些也會有做16~235(當然有選項可以切換)
      你找找看螢幕OSD設定裡有沒有
      Full Range/Extended Range/Computer/PC Level(RGB)
      Limited Range/Studio Level/TV Level
      這些字眼
      有的話都是在講color range設定(我上面打的第一行都是指0~255 第二行都是指16~235)
      如果都沒有類似的設定大概就是默認0~255
      但是要注意 你的螢幕如果確定是使用0~255,輸出YCBCR給它就錯了
      (我上面提過YCBCR只有16~235這種color range)

      另外 顯卡設定那邊色彩範圍選擇視訊播放器的設定不用改
      最後再提一點
      我有聽過某些N卡接上HDMI時就會自動輸出16~235(會以為是電視)
      對於這點madVR有一個小工具可以讓它強制輸出0~255
      在madVR資料夾裡有一個madNvLevelsTweaker.exe
      就是在對付這個問題
      當然以上都要先確定你的螢幕的確是0~255

      給你一個測試影片

      http://www.mediafire.com/download/mjli5bzrz7yfb5b/lossless_colorbars_hd.mp4
      注意右下角倒數第二個方塊
      只看到一條的話就是正常
      看到三條或是看到全黑就是不正常

      刪除
  22. 顯示器本身沒有相關色階的設定,應該就是默認0-255了,就我認定螢幕是255的前提之下,顯卡輸出的色階我利用顯卡的控制面板選定0-255應該就不會因為是HDMI而默認成16-235了,前面我要糾正一個自己的錯誤,之前說道YCBCR444看起來色彩較為豐富是我動到顏色對比了,在這裡澄清下,現在比較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最後那個影片的右下角我只看到一條灰色,其他都黑的,您說的正常是代表說0~255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的意思是說
      只看到一條灰色
      就代表顯卡輸出跟螢幕自身的color range有正確對應
      這樣就沒問題了

      刪除
  23. 0.86.2在29.XXXfps的狀態下會自動選擇關閉了耶

    回覆刪除
  24. Hi 您好
    我今天照您所有步驟都做了 ,一切都很美好
    可是播到一部特定的影集時 ,主角說話的聲音都不見了
    只是背景音樂或罐頭音效

    請問我要如何調整
    感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播放時右鍵>篩選器>LAV audio decoder點開,Status那個分頁可否截個圖上來?

      刪除
    2. 這個才對 抱歉
      http://www.flickr.com/photos/30003594@N05/8979221672/

      刪除
  25. 這個才對 抱歉
    http://www.flickr.com/photos/30003594@N05/8979221672/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是接5.1聲道的喇叭嗎?

      刪除
    2. 我是接2.1聲道

      刪除
    3. 你讓LAV直接輸出5.1聲道
      而且之後大概也沒有經過混音處理
      所以有幾個聲道就消失了
      把LAV的混音選項打開 選擇Stereo 應該就正常了

      刪除
    4. 喔喔 成功了
      感謝你~~

      刪除
  26. Hi 您好
    我是上面那位,又發現一個問題
    就是看影片時 dropped frame跟 delay frame 都不是0
    有時會飆到10
    請問我需要調整什麼參數嗎?
    我的配備是 7750和I3 3220
    附上截圖http://www.flickr.com/photos/30003594@N05/8988010177/

    感謝您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持續增加還是維持在一個數值不會動?
      那兩個數值如果只要沒有持續增加的話都是正常的
      不用在意

      刪除
    2. 進入、跳出全螢幕獨佔模式 增加一點數值 → 正常
      快進或快速跳轉影片 增加一點數值 → 正常
      什麼都沒做 正常看影片 數值還是一直增加 → 不正常

      刪除
  27. Hi
    他們的數值會隨著影片播放一段時間就改變
    剛剛是 7跟3 現在變成30跟3

    回覆刪除
  28. 阿 我大概懂你的意思了
    因為我一直跳視窗,暫停快轉
    所以數值是一直累積上去 不會歸0的意思嗎?

    回覆刪除

  29. 你要讓它歸零就按ctrl+R
    然後完整看完一個影片 不要跳轉 不要切換視窗
    如果沒有增加就是正常

    如果它還是增加
    有幾個點可以注意
    1.確定有使用全螢幕獨佔模式(fullscreen exclusive mode),此模式下可以防止dropped frame的週期性增加
    2.檢查是否有背景程式會吃掉GPU效能,務必將其關閉(像程式管理員或GPU-Z或Speedfan 之類都會在背景偷吃GPU效能造成dropped frame增加)
    3.觀察dropped frame出現時,哪一個Queue數值掉到接近0,可以由此判斷問題出在哪個環節

    回覆刪除
  30. 感謝您的指導 ,我來密切觀察一下

    謝謝

    回覆刪除
  31. 你好!想請問一下主機接液晶電視的問題,我電視目前是這台

    http://store.sony.com.tw/is-bin/INTERSHOP.enfinity/WFS/Sony-SonyStyle-Site/zh_TW/-/TWD/ViewProductDetail-Start?productSKU=KDL-32W650A

    它的X-Reality Pro超極真影像晶片號稱可以達到14BIT的色彩發揮(儘管我最高只有10bit的片源...),而Motionflow XR 240可以到240HZ(這個好像是指一個叫動態清晰比的技術,並非螢幕更新頻率240hz!?),這樣我渲染器的部分需要做什麼修改嗎?目前我只把madvr中的smooth功能關閉(開了是否會相衝導致損失銳利度?),而色度升頻跟影像升降頻須要做哪方面的修改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Motionflow就是我在SVP那篇提到的動態插補技術(補幀功能),可以開也可以不開,隨你喜歡

      大概注意幾個地方就好
      1.以HDMI連接電視並輸出RGB訊號,要注意輸出色域的選擇要與電視對應(0~255 or 16~235),我上面幾個留言有大概解釋過怎麼判斷~

      2.你的電視有24p模式,看幀數為23.976或24格的電影或動畫時可以開啟此模式,開啟方法可以經由顯卡控制介面設置(更新率和解析度,應該也有支援的顯示模式組合可以選擇,像1080p24之類)
      或是透過madVR設定裡"display modes"這個設置頁下方的空格填入"1080p23, 1080p24, 1080p59, 1080i29, 1080p29"等等,電視支援的模式都可填入,如此一來只要播影片madVR就會自動切換對應的輸出格式,不用每次播不同幀數的影片都去顯卡控制介面裡改設定
      (這邊請自己用不同幀數的影片多做測試,我無法100%告訴你哪些字串在你的電視上有作用)

      在幀數跟電視的顯示模式有對應的情況下,smooth motion FRC的確不太需要,當然你若懶得設定,電視一律就60Hz輸入其他通通交給smooth motion FRC去處理也是可以的,效果應該也不差。要注意的一點是使用smooth motion FRC的話最好不要再開Motionflow,如果要開Motionflow就不要開FRC

      色度升頻跟影像升降頻,跟在電腦螢幕上播都一樣,沒什麼需要特別注意,只是演算法的優劣差距在電視上會更容易看出來~

      刪除
    2. 好的!我剛剛去官網看這台電視的規格,它有把數位訊號相容的規格都列出來,關於這方面的效果我會一個一個試試看!

      至於色度跟影像的升降頻就照著我使用電腦螢幕時的設定囉!謝謝您~

      刪除
    3. 嗯 不過應該只要設定1080那幾個就可以了,480跟720那幾個不用設定(設定了看480和720的影片似乎會變成使用電視自身的升降頻算法),升降頻讓madVR去做即可

      字串格式的打法參照該設定頁下方的範例說明

      刪除
  32. 配合影片 FPS 自動切換螢幕刷新率(Hz)的功能(Display Modes),是根據影片標記的 FPS 參數去觸發螢幕做切換,但有些影片所標記的 FPS 值是錯誤的,這樣會切換到不正確的刷新率(例如 madVR 資訊上顯示影片為 25 fps,但實際是 29 fps,刷新率被自動切換到 50 Hz),請問有解決方法嗎?(播放器是 MPC-BE)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利用madVR的tag識別功能
      在影片檔名或資料夾上面加上"frameRate=X"
      X自行填入要指定的FPS

      刪除
    2. 成功了,謝謝,不過 DVD 或 BD 的 iso 檔掛載影片無法改檔案或資料夾名稱的情況下,只能手動切換了吧。

      刪除
  33. 想請教一下,pure color curve和BT.709/BT.601這兩個選擇選哪個比較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剛剛查了一下,pure color curve好像是在batcave(暗室??)比較正確,如果在亮的環境下選擇BT709比較能看到陰影的細節。

      刪除
    2. 不知道這樣對不對?

      刪除
    3. madshi是有講過類似的東西沒錯
      不過基本上你還是要自己測試看看哪種比較好
      因為除了環境光的因素也存在螢幕自身的差異

      pure power curve跟BT.709/BT.601兩種gamma曲線的曲率不太一樣
      基本上在同一gamma值之下(假設2.2),BT.709/BT.601是比較明亮 暗部細節比較明顯,而pure power curve則是較深沉飽和

      但實際上最好還是要測試看看在不同gamma值下兩種曲線的差異
      去找出自己的眼睛最喜歡的暗部細節和飽和度狀態
      決定最適合目前環境光狀態下的gamma值和曲線種類
      這並沒有標準答案...

      刪除
  34. 想請教一個問題,根據影像來源為24fps,顯示器為60hz的例子,我不是很了解它們之間的循環方式,但我盡我所能講出自己的概念,有錯誤請糾正,在24fps/60hz的情況下,以下敘述是否為真,1 1 (1'+2') 2 2,其中每個間隔為1/60秒,產生judder的點在(1'+2'),這個癥結點的情形是否是當螢幕更新頻率做第3次的時候,剛好包含frame 1的尾以及frame 2的頭,然而madVR的smooth motion功能是利用Blending進行圖像混和,根據原文為:30% of frame A and 70% of frame B to calculate the output frame.(pixel A*0.3 + PIXEL B*0.7),老實說我並不明白他所敘述的概念,照字面的意思似乎是利用圖像混合的演算法,我想知道它所敘述的方法是如何進行混合,並且是混和我方才說到的(1'+2')這個產生judder的點嗎?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般沒開smooth motion的狀況
      24fps/60hz的呈現方式是
      1 1 1 2 2 3 3 3 4 4
      judder的產生是因為幀1 3 5 7......跟幀2 4 6 8 ......停留在畫面上的時間不一樣 幀1停留時間長 幀2短 幀3長 幀4短......
      忽慢忽快
      在視覺上產生的影響就是畫面拉動時會"抖抖的"

      有開smooth motion的狀況才是
      1 1 (1+2) 2 2 3 3 (3+4) 4 4......
      我只知道它會去抓螢幕的垂直同步訊號並對必要的幀作Blending演算
      讓每個幀停留在螢幕上的時間接近相同
      至於為什麼是30% 70%而不是50% 50%?
      以及這種混合演算的原理?
      很抱歉我並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回答你
      也許你可以到DOOM9上面註冊帳號直接去請教madshi
      看他願不願意做更進一步的解釋

      刪除
  35. 不用抱歉啦,這已經幫助我許多了,老實說我年初開始拜讀您的文章後,就對影像處裡非常有興趣,所以連現在考上研究所也特別選了影像處裡的組別^^,可以說是我的啟蒙老師哩!只是對於有些處裡的方式抱有相當的疑問,所以不時還是想繼續請教你關於一些影像的問題!在這裡先跟你言謝了~!

    回覆刪除
  36. 另外,當我將視訊數位化儲存至電腦的過程中(壓制),首先有8-bit還有10-bit的分別(是否可以更高?),它們的色彩深度不同,這個是不是在利用x264編制h264的過程中去取決呢?再者LAV video decoder最高只支援到10bit編碼的h264嗎?最後到了渲染器的階段,您說它內部進行16bit的高精度處裡,這部分是指色度升頻嗎?最後利用dithered降至8bit輸出(指RGB24?),也就是說madVR並不支援8bit以上色彩深度的RGB轉換囉?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剛剛有個地方打錯了,8bit數位類比轉換後應是RGB32。

      刪除
    2. 先說小弟只是業餘人士
      我講的不一定是對的

      1.可以更高,有16bit這種標準(每原色16bit,即三原色48bit)
      2.是的,bit depth是在編碼時設定的
      3.LAV video decoder有支援到16bit的編碼(你可以注意到它有輸出16bit color space的能力)
      4.是的,但之後如果有影像升頻一樣是以16bit的bit depth處理
      5.應該說madVR目前只支援8bit的RGB訊號輸出,以後會不會支援10bit RGB輸出不清楚,看madshi想不想搞而已...但10bit輸出也必須配合顯卡和螢幕都要支援才行......
      官方討論頁第1頁4樓就有相關說明
      http://forum.doom9.org/showthread.php?t=146228

      此外,YCbCr→RGB轉換不叫數位類比轉換,叫色彩空間轉換(兩者都是數位訊號)

      維基百科有一些資料可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5%8E%9F%E8%89%B2%E5%85%89%E6%A8%A1%E5%BC%8F

      http://zh.wikipedia.org/wiki/YUV

      http://zh.wikipedia.org/wiki/YCbCr

      刪除
  37. 請問爲什麽我一勾上全屏獨佔模式的present several frames in advance
    presentation glitches就會一直漲? 不勾的話掉幀和延遲時不時就會漲
    系統是xp sp3
    顯卡是Nvidia GeForce 9800 GT ( 512 MB / Unknown )
    CPU是英特尔 Pentium Dual-Core E5200 @ 2.50GHz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印像中DOOM9上有看madshi提過
      有些比較老的N卡勾了那個選項的確會有些問題...
      所以你的狀況應該那個選項就不要勾選

      刪除
    2. 至於掉幀問題就多方嘗試各種設置吧
      各種Queue大小
      "use managed upload textures(XP only)"勾選看看
      XP比較難搞一點...

      刪除
  38. http://videos.hd-trailers.net/Elysium_trailer_1-4K-HDTN.mp4
    請問我撥放 Elysium 4K 預告片, 顏色只有黑紅色... (像是只有黑白)
    這是為什麼 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將madVR拿掉後 顏色又正常了

      刪除
    2. 解了 勾選 disable calibration controls for this display 就正常了 ^^

      刪除
    3. 嗯,那可能你之前用了錯誤的校色檔或校色設定哦...

      刪除
  39. 請問不使用全螢幕獨佔模式時撥放影片每三到五秒就會掉幀一個畫面會是甚麼問題?看OSD發現是backbuffer queue會週期性歸零,其他都接近全滿,rendering time約9ms,這情況用全螢幕獨佔模式就不會出現可是不喜歡開啟影片時的閃爍...Win7 64Bit, E3-1230V2, HD7850雙螢幕輸出(DVI+HDMI)看影片用的螢幕是用DVI輸出的,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檢查你的工作列常駐程式或其他背景程式裡面有沒有會搶顯卡資源的,像工作管理員的CPU和記憶體使用率或是一些風扇監控程式或是GPU-Z之類,會有繪製圖表曲線等等的那種都算,有的話就關掉看看(最小化沒用,要關掉)

      刪除
    2. 沒有使用類似程式
      如果只使用單一螢幕輸出,全螢幕視窗模式不會掉幀
      同樣的環境只是改用雙螢幕,影片在次要螢幕跑全螢幕視窗模式就會掉幀
      調降upscaling等級沒有改善
      交換螢幕接頭也沒有改變
      掉幀時render queue都是滿的可是backbuffer queue就會突然歸零
      這兩個queue的關係是什麼?
      撥的影片主要是日本電視錄下來的1440x1080
      1920x1080的影片也是會掉幀
      不知道問題出在哪XD

      刪除
    3. 這種問題很難抓,我也沒什麼頭緒,你試試AERO關或不關有沒有影響...
      所以才會推薦FSE模式或overlay mode
      但你是A卡又不能用overlay mode...

      刪除
    4. "use a separate device for presentation (Vista and newer)"
      "use a separate device for DXVA processing (Vista and newer)"
      把這2個關了試試吧

      刪除
    5. 後來終於找到答案了...把Aero關掉就不會發生週期性掉格的問題了...XD

      刪除
  40. 請問一下,enable gamma processing這個勾和不勾有什麼差別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勾了可以根據環境亮度用熱鍵調整gamma值
      不勾的話就是無調整輸出(同gamma值2.2)

      刪除
  41. 自从发现POTPLAYER一直无用尽硬件的性能后。这几天回家都在研究这玩意。翻墙过来看到这知识分享实在是感谢。目前想请教些问题,我初步使用时是用sofecubic 100来设置的。现在看到您说的改成了JINC。
    然后我的显卡是GTX 670我尝试开到您推荐的JINC 8TAP,貌似也没有问题。但是一些高级片源不开SMOOTH MOTION就明显追不上片源的额定帧数了。比如攻壳机动队TV2季的BD RIP是 29FRAME 可是我无论是sofecubic 还是 jinc都只能是23帧以上23.88帧以下徘徊。可是用了SMOOTH MOTION又能上40F我实在不解。
    一个是画质上没有当时对比POTPLAYER内置DXVA区别跨度之大,也不像对比EVR般明显。然后帧数上,在没有达到23FRAME时肉眼能够判断出画面“卡”。可是一旦超过或者达到23FRAME我又不能识别差异了,哪怕是29F的片源。希望楼主能分享解答谢谢

    回覆刪除
    回覆
    1. Jinc8老實說沒有必要,效能耗太大但差距不大,Jinc3或4足矣

      大部分動畫幀數都是23.976或24,如果看到29有可能壓製錯誤或是沒有做IVTC的片源才有可能...
      有些動畫OP ED或廣告的部分會是29或30幀,但正片部分幾乎一定是23.976或24

      另外smooth motion不會改變影片原本的幀數,你可能用一些測幀數的軟體會看到40幾幀,那是正常的,因為它做了blending,測出來的幀數已經不準,影片還是一樣是原本的幀數,沒有所謂追不上的問題。

      如果真的是追不上,那你會看到dropped frames不斷增加才是...這時應該降低設置

      刪除
    2. 非常感谢楼主的再次回复。按照您说的去做了一下试验。的确只看一些寻常的画面片段差别不大。但是分别找了两段经典来对比播放效果就出来了。如你所言。重返恶魔岛浴室战斗一段,高达独角兽开头撒帝利VS吉钢队长机。DROP FRAME的问题就出来了,请问一般要缩减到什么数字属于正常值呢?还有就是CPU和GPU的占用怎么判断是否耗用正常?目前我的队列设置是CPU16 GPU12

      刪除
    3. drop frame當然越低越好,除了切換FSE全螢幕時或快進後退影片時會增加一點外,正常播放時都不應該有drop frame,也就是說,一段影片從頭播到尾都不動它的話,正常狀況drop frame應該是0

      建議您設置降到Jinc3試試

      以你的硬件來說,queue可開大一點無妨,開到CPU32 GPU16也行

      刪除
    4. 按照您刚才的建议调整后。高达UC的DROP FRAME变为1~6 DELAY 2.请问算可接受范围么?可能以后有不明白还要请楼主分享一下。很谢谢你的详细分享。晚安

      刪除
    5. 嗯 算可接受的範圍

      就我所知範圍儘量回覆囉,謝謝

      刪除
    6. 在再一次详细阅读了楼主的分享后,现在用的双JINC4 AR SL设置基本不会出现“丢帧”的现象,如你所说是从头到尾都是“0”,无论片源是电影还是动画。有趣的是不用CTRL+R去刷新数据无论怎么打开文件2项开始都有残留数据 笑~

      但关于delay frames这个项目我还是不太懂,可能需要楼主简单介绍一下。因为是个很奇怪的东西,无论我用的是JINC3+JINC3 AR SL 还是JIN4+JINC4 AR SL。差别都不大,基本都是0~5,很少会上到6,除了少数片源。怎么说呢我肉眼貌似是判断不出来,比如刚刚看完的钢铁侠3.可是“丢帧”上到4打后就能开始感觉到。请问delay frame我有必要强迫症消除掉么?笑

      然后是sofecubic 100,这个东西作为第一项貌似会失真?是否因为我已经用了显示器自带的效果所以重复了?反正我发现特别是黑暗环境的画面表现JINC4要强那么一些。还有就是AR SL同时开启貌似画面在黑暗部分的分辨力变强这是我错觉么?

      以上是新问题。又要请教你了楼主 先谢谢 哈哈

      刪除
    7. 先來一段madshi的說明

      how do delayed frames alter the viewing experience? with dropped frames, there is stuttering, but how do only delayed frames change the look of the movie?

      Depends a bit on the refresh rate of your display. A "delayed frame" simply means that madVR didn't manage to display the frame on the VSync it was planning to display it. The lower your refresh rate, the bigger the hit on smoothness will be. If you have 1:1 between source framerate and display refresh rate, every delayed frame usually also results in a dropped frame. Delayed frames usually show as motion stutter, just like dropped frames.

      簡單的說該幀跟不上螢幕的垂直同步訊號就會變成delayed frames,而螢幕的更新率越低,delayed frames對畫面造成的卡頓感越明顯

      delayed frames有沒有一定要0就看你有沒有覺得卡,沒感覺就不要管它
      沒有必要一定要0,沒有爆增太多的話應該都不太感覺得到
      如果你想看它維持在0那可以去試試我另一篇介紹的Reclock

      sofecubic 100偏重柔化效果,放在chroma upscaling可以對付一些雜訊多的片源,但對清晰的片源就不太好,清晰的片源Jinc還是首選,DOOM9上那堆人都比較偏好Jinc3+AR(chroma和image upscaling都是)
      madshi好像有提過SL較不適合放大演算,但是原因我忘了
      你覺得黑暗部分變明顯可能是GAMMA曲線改變的關係,這點用熱鍵Ctrl+Alt+Shift+B 和 Ctrl+Alt+Shift+G調整GAMMA應該有類似效果

      和顯示器自帶效果無關,是兩碼子事 當然你調顯示器也會影響看到的畫面就是了

      附帶一提,chroma upscaling各種算法的差異性,要在高對比(尤其是紅色黑底)的畫面比較有差別,一般畫面其實比較難看出來

      刪除
    8. 谢谢楼主的回复。看来RECLOCK我不能逃避了,也得去折腾折腾了囧~哈哈 恩楼主的回答解答了我很多剩下的小疑问了。的确可能因为硬件的关系让我感觉不出来,用的是三棒子S23A950D 按楼主说的应该是由于120HZ “骗”了我的眼睛吧?
      关于smooth motion 我发现按照JINC4的设置下,开启反而丢帧和delay都不断往上崩确实可怕,于是索性不开了。难道这个选项很吃GPU的么?

      然后新问题是我试验性地,分别对比了下LAV VIDEO和MADVR作为AVC1的解码。或者说是其他视频解码都和MADVR作为解码时,效果差个十万九千里这是何解呢?我无意中折腾到的一个叫DOOM9的网站上有解答的链接么?

      然后无意中地在折腾时发现。分离器和音视频解码器的选择和搭配貌似也会影响drop frame和delay frame两项。这是我错觉还说是一种CPU GPU的占用问题?

      刪除
    9. 追加。关于SVP。请教一下,楼主这玩意是否目前市面上的民用CPU来说根本没有一款能开最高?又或者根本没有一款CPU能抗得住同时开720P 和 1080P的支持?我自己的I7 3770K就完全投降了。
      然后为了MADVR方面的设置不受影响,SVP运算我都交给CPU了。想请教一下I7那坑爹的显示核心有运用上么?在SVP里。
      最后是60F的画面貌似带来了“清晰感”这是我错觉?还是说原理和玩FPS或者动作游戏时一样,60F能看见更详细的动作和物体运动?
      谢谢

      刪除
    10. smooth motion會增加一點GPU負擔,但沒有很多,不知在FSE全螢幕模式下還會丟幀嗎?

      LAV使用軟解,不要開硬解的話,應該都能正確解碼AVC才對(開硬解的話就容易受到顯卡自身的解碼迴路、後處理和驅動等等影響),它已經是目前功能最強大的解碼器之一了,解出來的效果應該也跟madVR自帶的解碼器無異,不知所謂相差十萬八千里是何情形,可有截圖可參考?(最好附上濾鏡鏈)

      DOOM9就是madVR和LAV那些開發者們的大本營,當然可以上去找答案

      分離器和解碼器的搭配可能會影響

      根據SVP官網的統計表
      https://spreadsheets.google.com/spreadsheet/lv?authkey=CPLQ7-AI&authkey=CPLQ7-AI&hl=en_US&hl=en_US&key=0Apb-Nf9ejjCKdElHMk45aW9OSlR3Znh2WGZtZnBjWkE&type=view&gid=0&f=true&colid0=3&filterstr0=Core%20i7-3770K&sortcolid=-1&sortasc=true&rowsperpage=250

      i7 3770K 開到"最高"是有一點力有未逮,但稍降一點配置就可跑得很順,沒有必要非開最高不可,SVP的最佳配置除了原廠建議值之外還得自己多測試,最高未必是最好
      如果你是i7 3770K+GTX670的話,那核顯毫無用武之地
      幀數增加本來就會變清晰,這正是補幀的作用之一,跟動作遊戲原理一樣沒錯

      刪除
    11. 補充一下,GTX670如果有餘力的話,配合3770K計算應該就能跑SVP最高配置(我是看統計表的測試講的,FPS有超過60幀就算扛得住)

      刪除
    12. 對了還有一點,smooth motion和SVP不要一起用,會有銳利度下降的反效果

      刪除
  42. 楼主真的太好人了。大神啊 朝廷内人类的我,泪流满面感谢你耐心的技术解答和讨论。DOOM9的太杂了,只能说比较好的教会了我各种CODE的使用和调配。始终中文舒服啊(11区鸟语也比鸡肠舒服。。)。谢谢楼主先。
    这次轮到我分享下作为“白老鼠”的配置了囧~(不懂上传截图请楼主教路)

    ----------------------罗嗦的分界线---------------------------------
    用的是POTPLAYER 下面只以AVC H264这两兄弟为例(通通都装备RECLOCK了)
    23.976~29.?正常帧数
    最优设定(多数8BIT~10BIT 1080P动画):
    分离器HAALI 视频解码 MADVR 音频解码 FLAC-MADFLAC+其他-FFDSHOW(貌似音质画质这样最好)

    备用于1440*1080类动画(HAALI做分离画面无法播放):
    分离器LAV 视频解码 MADVR 音频 同上

    泛用最高的,用于电影1920*800类有DTS HD,DTS,TRUE HD之类的(比如WAR Z):
    分离器lav 视频解码MADVR 音频通通上AC3FILTER

    以上对比下来不知是我个人偏好还是怎么了,感觉FLAC音质最好,而且它能够自动对应输出源的格式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向来就觉得源输入作为输出最舒服。当然楼主有更专业建议愿意闻祺祥。

    -----------------继续罗嗦的分界线-----------------------
    SVP相关
    SVP由于它只支持FFDSHOW也就无法选了。设置就是和上面的一样,只是视频解码通通换成FFDSHOW。大概由于有着连楼主也说YES的60帧“增强清晰度”特性。FFDSHOW作为视频解码和MADVR的差距,貌似从劣势变成优势。。。选一些色彩动作变化高的画面会很明显,比如说看FATE ZERO SABAR 那把EX 咖喱棒 囧~

    I7 3770K+GTX670 不超频状态比较稳定的极限输出(MADVR渲染J4+J4+CO AN+AR)
    SVP对应1920X800电影的设置:
    FRAMES :默认
    SVP SHADER: 默认
    TARGET FRAMES RATE: 24-60 2.5X
    MOTION VECTORS GRID: 12PX
    DECREASE GRID STEP :TO SMALL STEP 6-8PX
    其他通通 默认

    SVP对应1920X1080动画的设置:
    FRAMES :1.5M FOR ANIME
    SVP SHADER: 默认
    TARGET FRAMES RATE: 24-60 2.5X
    MOTION VECTORS GRID: 16PX AVERAGE 0
    DECREASE GRID STEP :TO SMALL STEP 6-8PX
    MOTION VECTORS PRECISION :ONE PIXE
    其他通通 默认

    SVP经验总结:
    楼主说的占资源大项,decrease grid step是必须开的,这选项对于画面的优化和失真修正是很明显的。我折腾期做过各种搭配试验,实际感受出来的。目前I7的性能哪怕超频了撑饱了就开到再进一个项的感觉囧~
    然后防止CPU过载又不怎么影响画面的主要调整项目是
    MOTION VECTORS PRECISION
    MOTION VECTORS GRID
    尤其前者HALF PIXEL时占用资源只能用恐怖形容。但是不知道是本身SVP还不完美,还是对于MADVR渲染支持不完善。哪怕你这两项拉大了,“闪烁”的情况也是回避不了的,同样以FATE ZERO 的为例。OP2最后那个伸出手寓意救赎的镜头,无论我如何设置都是要“闪”囧~~
    然后画质方面建议机子性能更好的同好吧SVP SHADER拉到爆,这样失真是最低的貌似。当然了试验对象是随便完爆的720P于是意义不大。。。。。囧

    PS:动画已经完全习惯60F了。不如说已经变成日常了,这转变很美好,楼主可以考虑考虑哈哈。

    ---------问题分割线---------------
    本期唯一问题是,楼主我由于贪方便,MADVR一直开着解码支持选项,其实我关了会不会减低资源占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FLAC是無損壓縮格式,音質會比有損壓縮的AAC、AC3、MP3那些好是正常
      不過輸入輸出一樣這可能有點誤解,任何音訊格式經過解碼之後,在電腦上都是以PCM輸出的

      madVR那個解碼選項其實沒差,反正播放時只會有一個解碼器作用,用了別的解碼器時madVR那個解碼器就沒有作用

      開SVP,其實也不一定要讓ffdshow解碼,可以讓它純做後處理濾鏡
      像我是LAV splitter分離-LAV video decoder解碼-ffdshow raw video filter後處理(插入SVP)-madVR渲染

      另外據我所知,decrease grid step這選項才是消耗效能最大的,有開跟沒開CPU佔用率差很多,這是抑制其中一種失真的選項(是哪一種我忘了,以前在官網討論版看過)不過有效果CPU又撐得住的話不妨開著

      閃爍破圖之類狀況是難免的,補幀畢竟是計算出來的東西,不是真實攝影機拍攝的60p影像,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這個當然跟madVR無關

      刪除
    2. 谢谢解答解码部分。更清晰了。不过貌似到这里就懂何解楼主用的不是POTPLAYER,哈哈 POTPLAYER是舒服好用可是有些微调不能调那么细。比如MP4,比如你说的后处理。嘛反正差别不大也就不纠结了。

      关于音质那里貌似难得和楼主有些见解不同 笑~
      个人感觉吧,虽说差别不大,但貌似通用去解FLAC MADFLAC的音质还原是最好的。当然了通用性最强就AC3FLITER那玩意了这应该无需争论??
      对比过后听起来。比如说我那音箱支持到那个192000HZ 24BIT 。RECLOCK可以选择个最大项,可是实际播放的时候我觉得这样强行拉大音质不觉得有任何变化。或许是耳机方面的装备太差吧囧。强行拉大感觉 没意义 哈哈

      关于SVP,完全同意楼主说法。decrease grid step这项消耗CPU是最大的。可是这项感觉是不开不行的了,如果像我一样对画面质量挑剔。哪怕得把其他一些项目降低都要开。
      我想请教一下各种MOTION VECTOR里面哪一个对于动作感的影响最大?最可疑并且占资源的是12PX 和 HALF PIXEL这两项。楼主有无研究过?分享下 谢谢

      刪除
    3. Reclock拉到192KHz不太建議,如此拉法會造成CPU使用率增加,且對音質影響不大,就算有影響也未必都是正面,建議到96 KHz即可或乾脆same as input

      SVP因為我的CPU比你爛得多能玩的選項不多,動作感影響最大我覺得是frame interpolation mode選擇Uniform(max smoothness)

      刪除
  43. 請問版主,為什麼我開啟smooth motion frame rate conversion功能之後,我drop frame 那邊都是保持2(影片一播放就是顯示2,無法像版主截圖上為0),delayed frame也是保持顯示為0,但1 frame repeat every 那邊還是4X秒?無法達到版主展示的2個小時左右?請問是哪邊出了問題?
    還有更奇怪的,我關掉frc功能之後 drop frame and delayed frame反而都顯示為0了而且1 frame repeat every 那邊依然是4X秒,那我不是不開比較好嗎?
    非常感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frame repeat every XXX 秒,這個數值不會因為smooth motion功能的開關而改變,你只會發現drop frame不會再增加了,雖然它顯示XX秒

      我的圖2個小時是因為我有用Reclock的關係,跟smooth motion無關

      drop frame、delayed frame那些 不過你打開時是多少,只要沒有持續增加,對畫質就沒有任何影響,無視即可,礙眼的話按Ctrl+R就歸零了XD

      你的狀況使用smooth motion沒有任何問題

      刪除
  44. 非常感謝版主啊!
    再請問那我關掉frc功能時drop frame and delayed frame 也是都為0不會增加,是不是代表我不開frc功能madvr自動也會幫我校準掉Motion Judder呢?
    簡單來說是不是只要drop frame and delayed frame沒有持續增加就是畫質有達到同部,畫面順暢可以開心欣賞影片了?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是,Motion Judder和drop frame and delayed frame是兩回事,嚴格來說Motion Judder是repeat frame造成的

      drop frame and delayed frame可能是久久才一幀,但Motion Judder是持續發生的

      要感覺Motion Judder很簡單,你設定個熱鍵,播放一個24p的影片,開啟和關閉FRC功能感受一下橫向拉動的畫面的變化就知道了

      刪除
  45. 有感受到了! 感恩啦!

    回覆刪除
  46. 楼主 我终于找到我以前说的视频解码使用插件不同出来画面效果质量不同的情况了。不过貌似这也和片源有点关系。比如说最近新学会的挑选BD RIP组。以YOSI,ANE的片源为例。花牌情缘2 OP的房子外下雨的“雨”,用FFDSHOW的时候用了SVP才能感觉,同样23.976状态只有MADVR作为解码肉眼有明显反应。空之境界这种画面变态片就更甚。不过FFDSHOW更通用,因为可以用SVP。总体感觉是FFDSHOW,LAV比起MADVR作为视频解码要缺失一点锐利度和亮度。
    非常感谢楼主答了我这么多问题。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不用ffdshow解碼的原因是,它已經是一個停止開發的軟體,主要開發成員都離開了,目前只剩一位clsid在維護,但是累積的BUG其實不少...

      至於你說的片源我會去測試看看...

      刪除
  47. 感谢博主 终于明白怎么将MadVR的性能和质量做到均衡 现在用MPC看1080P很流畅 也开启了硬解 不介意的话我能转载到我的blog吗 因为blogspot大陆被墙 当然我会表明出处的

    回覆刪除
  48. 最近使用MadVR不知道為什麼會明顯影響到聲音
    會不定時微爆音
    只好先取消掉了...

    WIN8+NVIDIA最新顯卡驅動+Intel最新顯卡驅動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用DPC Latency Checker檢查一下數值是否爆高
      如果是的話 必有原因 找出原因就解決了
      不知是否換驅動後才造成的現象 或者有做其它更動?
      我沒N卡或I內顯 也許幫不上忙
      也許你可以到官板問問 記得附上詳細點的配備跟數據

      刪除
    2. 我的是筆電
      DPC Latency Checker之前有因為插耳機有電雜音用過
      不過官網上說WIN8部分並沒有完全實裝
      所以不太能採用的樣子
      就算可以採用
      我也不知道要怎樣改善...

      N卡9月份有更新
      但是我裝了好一陣子才發現有這個狀況
      耳機噪音也是很久以前就有的

      刪除
    3. 這我大概幫不上忙 不好意思

      刪除
    4. DPC Latency Checker過高那部分
      通常是驅動安裝那類的問題嗎?

      刪除
    5. 說到更動的話
      最近有無聊試防火牆COMODO
      後來覺得太麻煩還是刪掉了OTL

      刪除
    6. 驅動有可能影響
      然後有些BIOS的選項也會影響 如超頻、HPET開或關那類的(有人說開了會降 但我這邊開了反而爆增所以我是關掉)

      如果你是之前都沒問題最近才出現問題
      原因往往不是很好抓
      重灌是一個釜底抽薪的方法
      看你想不想搞而已...

      刪除
    7. 重灌之後竟然一樣 囧

      刪除
    8. 驅動方面測過了嗎? 前個穩定版本之類的

      刪除
  49. 雙顯卡的驅動有換成比較舊的版本
    盡可能減少不必需要驅動安裝
    其他驅動近期也沒有特別去更新的印象
    http://i.imgur.com/pNpI9bW.png

    目前還是會頓
    繼續研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內顯不是可以在BIOS直接關掉嗎?
      還是你的是筆電?

      刪除

    2. 我的是筆電:3

      刪除
    3. 修好了OTL

      目前猜測是
      Radio Switch
      Intel(R) Chipset
      的問題

      之前Reclock的Resampler.dll也有遇到一次

      害我花雙倍時間重灌兩次OTL

      刪除
    4. 恭喜你找到問題...
      辛苦了...

      刪除
    5. 又測試了一下
      可能跟音效驅動有關係
      ReClock用WASAPI的話就不會有這種情況

      不過我比較喜歡THX TruStudio PRO調出來的聲音
      繼續測試XD

      刪除
    6. 該不會只是WASAPI以外
      這邊不要調整的關係-Q-
      http://i.imgur.com/c7wl2q9.jpg

      刪除
    7. 可能吧
      選48000Hz的話,大部分的影片音軌就不會經過升頻處理
      也許避開了額外的錯誤

      刪除
  50. 又是我楼主 笑~ 继续是作为回馈你一直帮助的逆分享。还是SVP的,关于那项最耗CPU的选项,我现在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用的了。就是用来限制补帧做成的“拖影”用的,选项越往下效果越明显。由于机能有限我只能通过720P作为测试对象,拖到smallest 3,4x像素已经可以“锁住”大多数动画使用最大化补帧UNIFORM时造成的“拖影”。至于电影和电视剧类的,我发现拖影的现象远小于动画。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你的分享~
      說實在我之前也不是很清楚它的作用
      我會把這個意見加到SVP那篇文裡去供大家參考
      謝謝囉

      刪除

  51. MadVR 0.86.12 BETA5
    http://madshi.net/madVRdeband5.rar

    ctrl+alt+D:开启关闭deband
    ctrl+alt+1:avgDif -
    ctrl+alt+2:avgDif +
    ctrl+alt+3:maxDif -
    ctrl+alt+4:maxDif +
    ctrl+alt+5:gradient -
    ctrl+alt+6:gradient +
    ctrl+alt+7:nonGradientPenalty -
    ctrl+alt+8:nonGradientPenalty +
    ctrl+alt+9:localContrast -
    ctrl+alt+0:localContrast +
    ctrl+alt+shift+1:avgDif off
    ctrl+alt+shift+2:avgDif on
    ctrl+alt+shift+3:maxDif off
    ctrl+alt+shift+4:maxDif on
    ctrl+alt+shift+5:gradient off
    ctrl+alt+shift+6:gradient on
    ctrl+alt+shift+7:nonGradientPenalty off
    ctrl+alt+shift+8:nonGradientPenalty on
    ctrl+alt+shift+9:localContrast off
    ctrl+alt+shift+0:localContrast on
    ctrl+alt+shift+F9:linear on
    ctrl+alt+shift+F10:linear off

    保存设置参数请到注册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adshi\madVR 中修改



    回覆刪除
  52. 取消

    ctrl+alt+shift+9:localContrast off
    ctrl+alt+shift+0:localContrast on
    ctrl+alt+shift+F9:linear on
    ctrl+alt+shift+F10:linear off

    新增:

    ctrl+alt+K:angleBoost -
    ctrl+alt+L:angleBoost +
    ctrl+alt+shift+K:angleBoost off
    ctrl+alt+shift+L:angleBoost on

    MadVR 0.86.12 BETA6
    http://madshi.net/madVRdeband6.rar

    MadVR 0.86.12 BETA7
    http://madshi.net/madVRdeband7.rar

    回覆刪除
  53. angleBoost 小心使用 FOR VGA

    回覆刪除
  54. 您好 我又來請教您了
    有一點蠻奇怪的
    最近播放側錄 ts或者 1080i的MKV
    畫面抖動蠻厲害 而播放1080P的mp4卻沒這問題
    另外render queue 播放TS 異常的低 但是1080P的MP4就不會

    PS.當我把DirectShow視訊 從madVR調成系統預設 播甚麼檔案一切都正常了
    但是外掛字幕與內掛字幕 怎麼掛不上去了... 切回madVR 字幕顯示又正常了
    xy-sub 應該是mabVR沒關聯吧

    我的設定與您版上的設定一樣
    另外MPC-BE皆更新為最新

    回覆刪除
    回覆
    1. 1080i需要做反交錯處理,如果是由顯卡進行硬體反交錯的話消耗的資源當然比1080p多,而且如果是日本那種1440*1080的訊號還要另做image upscaling變成1920*1080,消耗的資源更多,您的問題很可能是顯卡撐不住了,請調低演算法設置看看

      DirectShow視訊改"系統預設",那是不能掛字幕的,是渲染器設計的問題
      如果你用EVR-CP的話應該就可以掛字幕
      至於換了可以正常播那是因為用madVR時顯卡跑不動阿...

      xy-vsfilter跟madVR沒關聯,但是最新的xy-SubFilter則必須跟madVR一起使用,因為目前只有madVR提供特殊的接口可以跟它連動

      刪除
  55. 感謝回答
    過幾天來調低演算法測試一下
    xy-SubFilter 原來是跟madVR使用
    難怪madVR關掉後 就沒有字幕了

    回覆刪除
  56. 請問only look at pixels in the frame center有什麼用 什麼情況才要勾選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個選項只對film型式的交錯式(隔行掃描 interlaced)影片有影響
      我們知道對於這類影片必須對其作IVTC讓它還原成24p(60i→24p)
      但實際上我們有時候會發現錄了一部電視播放的電影下來
      電視台常常在四邊打上跑馬燈或台標之類的東西
      而這個跑馬燈或台標卻是video型式的interlaced訊號(真正的60i 無法IVTC)
      因此我們要作IVTC時如果是對整個畫面的像素作偵測
      遇到這種情形時就很容易產生誤判
      因此勾選這個選項時
      就只會對畫面中央部分的像素作偵測
      避開那些跑馬燈或台標可能出現的位置
      以免作IVTC時產生誤判

      刪除
    2. 感謝回答
      我發現播放時有時候會整個變白 應該不是顯示器的問題 請問是什麼出問題呢 有解決辦法嗎?

      刪除
    3. 怎麼白法?畫面全白嗎?請提供詳細點的資訊(播放器設置、出問題的哪些影片等等)不然我也很難判斷~

      刪除
    4. 播放時中間的畫面到了下面 沒有畫面的地方變白 1280×720,1920×1080都會 閃一閃就回復正常

      刪除
    5. 聽起來像顯卡驅動問題...

      刪除
    6. AMD....
      要裝回舊版嗎?

      刪除
    7. 那你現在是哪個版本? 我用13.9很正常 HD7750 win7 x64

      刪除
    8. 其他可能原因 顯卡壞了 或線有問題
      如果可能的話做一下交叉測試吧

      刪除
    9. 13.250.18.0
      SAPPHIRE VAPOR-X R9 270X 2GB GDDR5 OC WITH BOOST
      應該不是線有問題 因為dvi和hdmi都會

      刪除
    10. catalyst版本是13.10還是13.11beta?

      刪除
    11. 試過這版本了嗎?
      http://support.amd.com/en-us/kb-articles/Pages/latest-catalyst-windows-beta.aspx
      更新項目有提到跟你類似的問題
      新卡嘛 驅動問題總會比較多~~

      刪除
    12. 感謝回答
      現在試一下

      刪除
    13.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
      播放剛開始和4至5秒時沒有聲音,用reclock+wasapi,正常嗎?
      對不起,問題很多

      刪除
    14. 影像開始了還沒聲音嗎?
      這不正常
      不用reclock的話會這樣嗎?

      刪除
    15. 只有兩個瞬間,不過還是希望沒有
      不用reclock的話都會

      刪除
    16. 所以這是指無論如何都有這現象?
      不用madVR和reclock 用播放器的預設值去跑也會這樣?
      如果是的話我很難幫你解決 因為可能硬體或驅動層面的問題居多...

      刪除
    17. reclock 的sound pre-buffer調低的話沒聲音的時間會縮短

      刪除
    18. 用MPC audio renderer不會這樣,所以不用reclock了

      刪除
    19. reclock 的預設幀數和影片的幀數不完全匹配的話會在切換時有一個極短的聲音停頓(例如reclock設定第二頁裡預設值是設23.976 而影片是24fps時就會發生),我不知道你的情形是不是這個就是了...

      刪除
    20. 新驅動只解決了變白的問題。。。

      刪除
  57. 博主你好,在使用madVR渲染的時候,暫停播放的時候字幕會消失,而使用EVR自訂呈現渲染,暫停播放字幕也會顯示。這是渲染方式的問題,還是設定哪裡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哪種播放器?是播放器內建的字幕還是外掛xy-vsfilter?
      我的並無此情形
      MPC-BE + madVR + xy-SubFilter

      刪除
    2. 對了版本也是最新的嗎?

      刪除
    3. 用最新版本的mpc-hc,没有用外挂字幕滤镜,用内建的lav解码

      刪除
    4. 測試了MPC-HC 1.7.1正式版,除了渲染器使用madVR外其餘設定使用全預設,的確有此情形
      不過到字幕設定那邊把"緩衝的子畫面"(sub pictures to buffer)改成0就解決了

      刪除
  58. 請問madvr支援crossfire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270x可以跑1920×1080/60p嗎?(chroma upscaling 用 Jinc 3 taps + AR)

      刪除